“王爷误会了,只是,科尔沁部落乃是草原民族,若是离开了这片草原,恐怕无法适应农耕的生活。”
布和心里清楚,要是能逼迫大清继续增派援军,只要能把通辽地区和长春地区的汉军堡垒消灭,再加强辽东方向的巡逻,自然可以避免汉军继续修筑堡垒,所以他现在还没打算与大清翻脸。
听到这话,多铎心里清楚,布和这是让大清做选择。
其一,大清继续增派援军,消灭通辽地区和长春地区的汉军堡垒,以此来遏制汉军通过筑城来蚕食科尔沁部落地盘的战法。
其二,把科尔沁十旗迁到其他漠南蒙古部落的地盘之上,可这样一来,其他漠南蒙古诸部必然不愿意,毕竟草原上的资源有限,无法在同一个地区,容纳两个大型的草原部落。
因为1636年,漠南蒙古16个部落归降大清,眼下,科尔沁部落一旦失去通辽地区和长春地区,漠南蒙古诸部剩余的土地,肯定无法容纳这16个部落,一旦同意科尔沁部落离开通辽地区和长春地区,漠南蒙古诸部必然会因草场问题出现纠纷,进而出现厮杀和战争。
这种事要是发生在大清统一整个中原之后,多铎都不带搭理的,可眼下,大清统一中原的步伐受阻,辽东方向又有一支汉军崛起,因此,大清目前所拥有的全部力量都很宝贵,自然不能允许科尔沁部落去与其他漠南部落发生冲突。
当然,多铎还有第三个选择,那就是带着科尔沁部落,征讨漠北蒙古。
因为,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在1640年与卫拉特四部会盟于塔尔巴哈台,缔结《蒙古卫拉特法典》,联合一致地对抗大清,使漠北蒙古与大清的关系恶化。
所以,大清带着失去家园的科尔沁部落征讨漠北蒙古,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只是,这个选择,对于科尔沁部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毕竟漠北蒙古也并非什么弱小的敌人,否则,漠北蒙古也不会在持续对抗大清的情况下,还能存活六七年的时间。
况且,征讨漠北蒙古可不是小打小闹,哪个来当进攻的主力。
眼下,大清还需要大量的兵力来防备辽东的汉军,以及持续征讨中原南部地区,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帮助科尔沁部落征讨漠北蒙古。
因此,多铎看似拥有三个选择,可实际上,多铎只能选一个。
那就是派人向多尔衮求援,大清与科尔沁部落的联军必须要把通辽地区和长春地区的汉军堡垒消灭,否则,要不了多久,科尔沁部落必然会反叛大清。
届时,科尔沁部落的叛变,势必会造成大清的内乱,因为,当今的圣母皇太后和当今圣上,全都流着科尔沁部落的血脉。
而大清朝堂上的大臣们,不管是汉人、蒙古人还是满洲人,必然会有人不允许当今圣上的身上流着叛徒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