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 澳门(1 / 2)凛冬长夜首页

“爹,咱们现在要去哪里?”

等到身体有些孱弱的母亲入睡后,杨三生走出船舱,来到站在甲板上的杨琮身边问道。

“澳门”

抚摸着杨三生的脑袋,杨琮说道。

“澳门?”

杨三生小声的嘀咕着。

杨琮以为杨三生对澳门这个地方很好奇,于是就开始解释起来。

哪知道,此刻的杨三生根本就没在听杨琮的解释,而是陷入了沉思。

………………

1524年(嘉靖三年)起,葡萄牙人就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

在明廷的承认下,获得了澳门的贸易许可证,至此,澳门也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交往的商埠,并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

1567年(隆庆元年)福建巡抚徐泽民上疏,请求朝廷开放海禁。并最终得到朝廷许可,开放海禁,并在东南沿海港口设立海关,向从事对外贸易的商船征收关税。

也正是戚继光和俞大猷剿灭倭寇的两年后明朝开放了海禁,这也使得海上贸易不再是非法行为。

………………

“对了,不知道能不能在澳门见到大名鼎鼎的汤若望。”

想到这里,杨三生不禁想起了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德国传教士汤若望。

汤若望于1620年来到澳门,并且在崇祯皇帝的要求下,铸造大炮,并且完成了《火攻挈要》一书,这本书当时可是涵盖了十六世纪的火炮技术,这对于今后要混迹海上的杨三生来说,异常重要,毕竟他前世只是一名熟悉历史的普通人,能懂一些制盐技术已经很不错了,对于铸枪铸炮这种高科技技术,他完全是一窍不通。

………………

海上航行的时间过得很慢,因为除了一望无际的大海,什么也没有,好在杨三生他们乘坐的这艘福船只是在近海附近航行。

杨三生还能经常看见陆地和一些小渔船,偶尔还能在海面上遇见其他相同吨位的福船,也算是打发了一下航行中无聊的时间。

一周后的正午,杨三生一家乘坐的福船成功抵达澳门。

杨琮下船向陈氏交代了几句后,跟着张英去了其他地方。

而杨三生和他母亲陈氏则被安排到港口附近的一处民居居住,条件肯定比他们一家以前住的房子要好很多。

杨琮在刘香手下好歹也算是个头目,总不可能让他的家眷住得太差,刘香怎么说也是拥有上百条船和几千名海盗的大人物。

安排杨三生和陈氏居住的人离开后,杨三生则注意到,距离他们住所不远处,有一座大教堂,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杨三生向着远处的那所大教堂走去。

不多久,杨三生来到教堂外,注视着这所教堂。

这所教堂的名字叫做圣保禄教堂,俗称三巴寺。

伫立在教堂外的杨三生很快就吸引了一名传教士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