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章 遇(1 / 2)且放秦鹿青崖间首页

关于逃兵这件事,东郭南的解决还是挺得人心。

留下的士卒对于那些逃兵大多是有同感,也是同情的,东郭南如此做虽然没有让所有人都畏惧他,但是让这些士卒更加信服他了。

特别是都得了钱,有了这几枚金币,他们寄回家里多少能少点后顾之忧。

有了这个基础,整个队伍的气象跟之前相比有了些许改变,整个队伍有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了,这或许与每个一个兵卒心之所向的变化有关。

行军的速度并不快,一天大概能行八十里路左右,毕竟大部分是步卒,还有拖运着粮草的牛车驴车,大队人马根本快不了。

经过一天多的行军,各个兵卒的体能好坏也显现出来了,都是下苦劳作的朴实农人,体能都不差,在休息的时间,东郭南大概把所有的兵卒重新分配了一下。

东郭南挑选了六十个体能比较好,身手也比较好,比较机灵的兵卒作为斥候部队,每十个人一队。

四支斥候队伍分别零散分布在大军四周稍远一点的距离,每半个时辰必须回来两人通告一次消息,这样能把视线辐射到队伍周围更大的范围,及时发现周围的情况好及时作出反应。

另外两只斥候队伍在前方探路并打探消息。

剩余的人员东郭南也做出了了调整,因为只有五百副新兵器,东郭南挑出五百个相对强壮的兵卒组成精兵,他这一千人本来就不是很多,只能走精兵路线。

以这些天东郭南对冷兵器战争的体会,战争一定程度上打的就是一个气势,正是应那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两方正面对阵野战,冲撞到一起交手,都是明晃晃的兵器往对方身上刺,这时候如果前面有人畏惧,不敢冲,那整个军阵就会迟钝,如果畏死不敢冲杀的人一多,或者冲杀不过对方,那整个军阵都会受到影响。

如此让对方压住了气势,看着前方的战友血淋淋惨死,大部分人都会害怕,这时候如果没有人敢顶前去,军阵就会雪陷一般崩溃。

这种恐惧的心理是会蔓延的,阵脚一乱,整个军阵完全垮掉只在一时之间,战斗力就会大大损失。

人是群体性的动物,相互间的心理、气势是会影响的,占得优势的一方胆气越来越正,而散乱掉军阵的一方,这时候就看兵卒的个人素质了。

可是面对敌方气势汹汹的冲杀洪流,单独一个人,或有几个人能有那个胆气和能力迎面直对几十柄淌血的利器逆流冲杀呢,如果不敢逆流冲杀,那就只剩下逃跑了。

跨掉的众人都在退,还要担心后面,乱糟糟一片,没有抵抗,把后背露给敌人,这时候完完全全就是待宰的羔羊。

这种情况,除非是项羽、吕布这种个人战力顶天的万人敌猛人或许才能有一二分机会逆转局势,只是这种人太少了。

所以历史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不是他们真的以少数人杀完了多数人,而是他们以勇猛无谓的气势杀溃了敌人。

当然,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这些也只是东郭南目前看到的一些。

因为他这些天跟着反军打仗,大多数时候都是一窝蜂的瞎冲,大多数时候都是敌军看到他们就先乱了,然后被追着打。

有例外的一次就是跟陈胜攻击陈县那一次,那一次反而是当时反军人数最多的一次,人数达到四五万,反而被秦卒一少部分兵卒冲乱了大军。

如果最后不是东郭南推着攻城车稳定住了一部分溃兵进行反攻,那次可能真的就败了。

经过这些东郭南觉得军阵是非常重要的,得保证有严格的纪律和执行力,无论什么情况不能乱。

东郭南也不懂带兵,也没看过什么兵书,只能靠着这些天的一些感悟去摸索尝试。

东郭南让队伍三人一排,走在平坦道路上行军时,一定要横纵对齐,步伐整齐划一,偶尔还喊个一二三四的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