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常侍出宫试案比(1 / 2)魂穿汉灵帝:数说三国首页

公元189年5月24日,洛阳城,西园

我在嘉德殿安排好了鬻爵计划的一些前置工作,然后跟何皇后一起用过晚膳,才慢慢散步着走到西园。

南宫通过复道进入北宫,再通过北宫的复道进入西园。

全程路程接近2公里,刚好可以当做晚上的康复锻炼。

何皇后在经过北宫的时候就先回去了,等着我回来休息。

我就自己带着张仲景和蹇硕走进西园,后面还跟着几十个体型健硕的宦官,他们都是蹇硕的手下,属于我的亲卫。

羽林军负责守卫禁宫宫门,禁卫军负责守卫皇宫宫门,羽林军没有圣喻是不能进入禁宫之内的,禁卫军只能呆在宫外。

这些体型健硕的宦官主要就是负责宫内的守卫工作。

这时候已经晚上七点,但西园里面还是热火朝天的。

自从半个月前,我在西园开始教那些宦官们做身份证,就吩咐尚方开始大量生产蔡侯纸,生产的场地就定在西园。

蔡侯纸的生产技术其实要求并不高。

前期的材料搅碎、熬煮、打浆都是体力活,静置冷却悬浮后,抄造定型纸浆倒是需要一定的技巧,但也熟能生巧。

只要人手够,原材料又都是常见的树皮,竹子和熬煮的器皿也不难找来,大批量生产是可以实现的。

至于人手,我直接将宫里一切能动用的人力都调集了过来,宠溺儿子的董太后和唯命是从的何皇后也都没意见,她们各自只留了上百个亲近的婢女和宦官伺候着。

宫里除了被整编出去的3000名宦官和500名守卫宦官,剩下的一万三千多名宫女、宦官、婢女全部被分成三班,每2个时辰换班一次,全力确保炉火不灭、熬煮不停、纸浆不断。

大家也是被汉灵帝荒唐惯了。

哪怕是那些被临幸过的宫女们,也都默默的干着活,不敢有丝毫怨言,毕竟有脾气的都已经被以前的汉灵帝驯服了。

没办法驯服的,自然是不能留在这皇宫之内的。

一万三千多人的三班倒造纸工厂,成果也是相当喜人的。

4600万人口和6.9亿亩耕地,需要至少7.5亿张巴掌大的蔡侯纸,这个尺寸我是按照印象中的身份证定为长五寸、宽2寸,一张长宽均为一尺的方尺蔡侯纸刚好可以裁出来10张。

7.5亿张身份证蔡侯纸也就是7500万张方尺蔡侯纸。

一张方尺蔡侯纸可以记录50个身份证号码,也可以记载50个耕地编码,那么4600万个身份证号码和6.9亿个耕地编码,又需要1500万张方尺蔡侯纸,这些最终要送回洛阳城的。

9000万张方尺蔡侯纸就是需要的最基本数量,还得准备至少10%以上的备用量,总计1亿张方尺蔡侯纸,越多越好。

目前西园已经有一千个以上锅炉同时在熬煮,数量也还在增加,每个班次约4500人,四人一组,一人负责捣碎材料,一人负责搅拌熬煮,两人负责凝固后抄造压制后晾晒成纸。

一个锅炉三班倒,每天至少可以加工出100张长宽各五尺的大型蔡侯纸,然后裁出2500张方尺蔡侯纸。

西园一天的产量在250万张左右,一个月的产量就有7500万张,只连续加工两个月,就能完全满足这次的案比需求。

早期的锅炉和修建凝固池就投入了接近两亿钱,这每天的原材料购置也至少需要上千万钱,花钱的速度一点也不比以前的汉灵帝差,董太后给的5亿钱已经只剩下不到2亿钱。

目前身份证蔡侯纸已经积累了上亿张,方尺蔡侯纸也有两千多万张,这些物资完全能够满足司隶地区的试点工作。

我在西园里走走停停,不停的摆手让他们不用行礼,叮嘱他们都要专心工作,一副企业老板视察工厂的做派。

这段时间我经常过来,他们也都习惯了。

十常侍和整编出来的3000名宦官,此时都分散在西园的各个宫殿里面,他们需要按照各郡各县的人口和耕地来裁剪和分配蔡侯纸,路途最远的交州和益州已经全部准备好。

河南郡的案比试点一结束,负责交州的栗嵩和负责益州的韩俚就会带着他们的队伍先行出发,确保八月之前到达地方。

我今晚过来,主要的任务就是确定他们各自队伍的人数。

十常侍接到通知,都过来西园的主殿行礼请安。

经过他们连续几天的拉扯,终于有了初步结果。

交州7郡56县,人口不过200万,在册的耕地更是不到500万亩,加起来甚至不如荆州最大的一个郡,南阳郡。

按照全国4600万人口和6.9亿亩耕地来平均分配的话,负责交州的中常侍栗嵩最多只能分到200个宦官和羽林军。

栗嵩听完当场就给干罢工了。

56个县200人,平均一个县不到4个人,还不够一个小组。

这点人还要跑去三四千里外的交州,怕连盗贼都干不过。

昨天他直接跑过来跟我禀告,说自己年事已高,无力来回奔波交州之地,恳请留在宫内伺候董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