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李泰后来在岭南之地文治武功,获得了美名,所做的功绩比他这位太子还要好呢?
他又该如何?
是不是会无地自容?
大臣们是不是会觉得他不如李泰,到时候,甚至是请求李泰入住东宫?
父皇会不会也因此而有换太子的心思?
李世民给了李承乾一个自己思考的时间,直到见到李承乾的神色有一些阴沉了,才轻声叹了一口气。
“唉……。”
李承乾瞬间惊喜了。
然后又有一些茫然无措。
“父皇,儿臣……。”
李世民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安慰了一下他。
“承乾,你可知道,我把李泰的封地定在贺州,让他今年就去就封,你的母后是如何忧愁,却又很支持为父的决策?”
“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你和青雀都是你的母后十月怀胎生下来的,是为父的嫡子,是你的母后身上掉下来的肉。”
“可是,这帝王之位只有一个,一山不容二虎。”
“你既然为嫡长子,就应该担负起重任,就应该拥有着接手李唐国祚的最大的机会。”
“说起来,你也是见到了当年的玄武门一事吧?”
李承乾听到李世民谈起玄武门之变,就神色复杂,又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毕竟,玄武门之变对于李世民而言,算得上是一生之痛。
李承乾当年还小,却也还记得一些。
所以,玄武门之变的影响对他也是有的。
李世民却不给李承乾说话的机会,继续说道:“我不想玄武门那般变故发生在你的身上,发生在我的儿子、孙子们的身上!”
“这也是其一,是我的心里话,也算是私心之言。”
“而于公于大义,你是李唐嫡长子,我自然是要好生地教导你,让你能够担负起大任,成为一位合格的储君。”
李承乾也是更加明白李世民的用心良苦了,顿时感动不已,双眼微微闪着泪花。
“父皇……。”
“儿臣一定会不辜负父皇之教诲!”
李世民收回了信件,这是他写给李泰之后,又抄录一份,就是专门给李承乾看的。
然后又拿出三封书信,这是李泰的回信。
直接给了李承乾。
“你再看看青雀的回信吧。”
李世民说了,他要和李泰坦诚以对,那么,他就不和李承乾坦诚以对了吗?
李承乾可是大唐的储君,是他重点培养的儿子,怎么可能不坦诚呢。
所以,李泰写的回信,他也直接给李承乾看了。
上面写的内容,说实话,李世民不怎么喜欢,只觉得李泰和史册上的李泰,都已经废了。
他是没办法把这样的人教导成为一个贤王,一个能够不觊觎大哥的皇位,还能够辅佐大哥的戍边亲王。
李承乾看完,却又暗自松了一口气。
看了李世民写给李泰的那些书信,明显能够感受到李世民对李泰的谆谆教导,希望李泰可以在贺州做出一番功绩来。
然而,李泰写的书信上面,先是问候了父皇和母后,接着又说这自己在贺州过得如何不好,却又如何想办法解决云云。
李承乾如今是越来越了解李世民,他知道李世民想要看到的是什么。
若是李泰在这信件中写着自己如何处理贺州本地俚人和汉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安抚民心,又如何体察民情。
李世民或许还会很高兴。
然而,李泰话里话外却总是说着贺州贫苦,有一种想要回到京师,又或者是换一个封地的意思。
李世民自然高兴不起来。
甚至是……还有一些失望。
李承乾一时间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失落。
“父皇,青雀……。”
李承乾想要开口,为李泰求求情、说说好话,树立一个好大哥的形象,可是见到李世民那审视的眼神,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承乾,记住一句话!”
“最是无情帝王家。”
“这句话,并没有错,你不必在我面前,还要装一个好大哥。”
“那只会让我失望。”
李承乾像是做错了事一样,低下了头。
李世民却大声道:“抬起头来,记住我说的话,青雀虽说还小,可这七年来,我在教导你的同时,也在教导他。”
“可是,这么多年,你更像我年轻时候了,而青雀却离着我的那个青雀越来越远。”
“往后,青雀能不能成为贤王,很难说。”
“若是不能成为贤王,辅佐你稳固李唐国祚,还要对你座下的位置有着觊觎之心,你该如何?”
李承乾抬起头,看着李世民,眼神中有一些躲闪,有一点儿不敢面对李世民。
李世民直接道:“这时候,就需要你无情,一切以大局为重,以李唐之国祚为重!”
李承乾连忙行叉手礼,回道:“谨遵父皇教诲!”
李世民气势又收敛了一些,拍着李承乾的肩膀,安慰道:“承乾,我会尽可能地教导你,帮助你,坐好这太子之位,甚至是会退位让贤,让你早一些登基为帝。”
“这样才能让皇位之传承更稳妥,不再伴随着血雨腥风,不会影响你掌权。”
“而你,也要记得这一点。”
“成为合格的储君,成为李唐之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