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9章:阿拉伯数字,李世民为女择婿!(1 / 2)贞观公务员首页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这句话出自于西方学家——达芬奇。

首先,数学为科学提供了基本的语言和工具。

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等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中,数学是描述、分析和预测自然现象的基本手段。

例如,微积分在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变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线性代数在量子物理和数据分析中有广泛应用;概率论和统计学在生物统计、社会科学等领域不可或缺。

其次,数学提供了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

科学研究需要基于可靠的证据和合理的推理来进行,而数学提供了这种推理的框架。

从假设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证明,可以得出可靠的结论,这种方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虽然数学在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它是所有科学的唯一基础。

不同的科学领域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这些方法和体系可能不完全依赖于数学。

例如,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虽然也使用数学方法(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但更多的是依赖于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但是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数学就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连数学都没有学会,还想要来一个形而上学,去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等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那根本就不可能。

物理学在这个时代来说,可以解释为格物。

陈平安也在慢慢地发展物理学,比如,支持浑天说,让大唐朝野上下的人都能够了解什么是大地、什么是万有引力、什么是日心说、什么是宇宙等等。

至于化学,就有一些难了。

现在涉及到的化学,那就是制作硝石,还有火药,算得上是化学,但是却又和化学不想关。

真正的化学,是可以产生化学反应的。

而炼焦和高炉炼铁算是,毕竟里面有着化学反应存在,但是把这些讲述给工匠们听,他们也是云里雾里。

真正想要实现提出化学,最好的办法,还是给一個八岁的孩童,灌输化学意识,讲解化学知识。

但是,教导化学的时候,其实也是需要很多的化学实验,才能真正树立化学思维。

至于生物学、工程学等,也更不必说了。

如今人所接受的依然是女娲造人之说,而不是类人猿进化之说。

还有其他生物学相关知识,其实也比较难。

连温饱都没有解决,谁又有闲心去研究世界上的动物呢?

就算是化石摆在他们的面前,估计也只是当做是动物的残骸,当做是石头。

而工程学……说实话,陈平安是一点儿都不懂。

大唐却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工程学,只是没有一个系统的内容,一个笼统的说法罢了。

不然,唐朝长安城这座都城,又是怎么来的?

后来的神都洛阳城,又是怎么来的?

教和不教,其实并不矛盾。

陈平安想着是尽自己所能,能够有多大的改变,还是交给历史这条长河。

“加减的竖式学会了。”

“今天就来学习乘除的竖式。”

“学会了这些竖式,在以后的万以上的计算过程中,也能够方便快捷不少。”

“首先,这乘法竖式,就比较简单了。”

“大家看好……。”

十一月之后。

大唐在吐谷浑取得了胜利。

民心所向。

大唐的国力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大唐邸报上面也对这一次的西征,进行了大书特书。

总之,几句话不离大唐国祚,不离民心所向,不离扬我国威,不离民族、民心、民意,不离远谋、利益、经济、文化、战略、国防、边军等词。

这些,也都是陈平安写了一篇西征论之后,兴起的。

“大唐征吐蕃之利,远谋昭彰,利益彰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战略明远,国防巩固,边军威武,此皆征伐之裨益也。”

“夫远谋者,虑事于千里之外,计势于数年之间。大唐征吐蕃,非徒为一时之胜,实为万世之基。利益所系,非止疆域之拓展,更在民心之归附,经济之交流,文化之融合。”

“经济之益,在于商路畅通,贸易繁盛。吐蕃地处边陲,物产丰富,与大唐交易,则双方皆利。大唐丝绸、瓷器、茶叶等物,流入吐蕃,丰富其民生;吐蕃之冬虫夏草、药材、珍宝等,亦为大唐所需,促进经济之繁荣。”

“文化之益,在于交流互鉴,共荣共进。吐蕃文化独特,虽有密宗蛊惑人心,但吐蕃之民未曾教化,多为淳朴,与大唐文化交相辉映。征伐之后,文化交流更趋频繁,双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大唐之诗词歌赋,吐蕃之歌舞音乐,皆得传播于彼此之间,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精神生活。”

“战略之益,在于巩固边疆,威慑四方。吐蕃地处要冲,战略地位重要。大唐征服吐蕃,则边疆稳固,无后顾之忧。同时,亦可借此威慑周边诸国,维护大唐之国际地位。”

“国防之益,在于增强军力,巩固边防。征伐吐蕃,大唐之军队得以锻炼,军力更加强盛。同时,边防得以巩固,外敌难以侵扰。边军之威武,震慑四方,使大唐之疆土得以安宁。”

“总之,大唐征吐蕃之利,远谋深邃,利益广泛。经济、文化、战略、国防等方面皆得裨益,为大唐之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愿我大唐国运昌盛,万民安乐!”

要不是陈平安带一个头,用了这些新词,就秘书监、国子监那些学子,还有那些大儒,甚至是朝中的大臣们,估计都想不到这些个新词。

何为民族自豪感?

何为五年规划?

何为百年奋斗之目标?

何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在陈平安的一些文章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大唐的读书人也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再然后,陈平安还用了很多新词,组成了一篇有一篇的申论文模式的文赋。

也就是一种新的文体。

比如,根本、保障、关键、核心、前提、基础、要义、灵魂,基石,源泉,种子、根脉、果实、良方、基石、利剑。

又比如,新引擎、动力源、新契机、新方向、察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硬实力、持久力、综合力、做文赋、下功夫、求突破。

还有,现实之需,发展之要,根本之策,长远之基,保驾护航,凝心聚力,添砖加瓦,增色添彩、添砖加瓦、重要方向、重要保障、主要支撑、重要保证、基本前提。

陈平安的一篇文章,写出来之后,那真的是万人赞美。

李世民也是经常阅读,总觉得这一片文赋下来,能够让他受益良多。

颇有一种,掌握了要领,但是却又差那么一脚。

后来问过陈平安,才得到了解释。

原来,千年之后的官府,就是用这种公文模式,写报告。

还分出了不少内容。

什么,报告、通告、报道、函、上行文、下行文等等公文模式。

也是听得大为赞叹。

而陈平安写申论文的这种文体,也很快被争相模仿。

在如此多的信息轰炸之下,百姓们还真的就接受了,理解了。

而十一月中旬之后。

陈平安就在这将作监这边开始教导高级工匠们学习阿拉伯数字,还有用这个简易数字进行加减乘除计算。

加减的竖式还好。

就是这乘除的竖式,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一直到年关将近。

这才差不多结束,让高级工匠们自行学习。

不懂的,直接去问其他已经学会了的工匠,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嘛。

毕竟,这天儿是越来越冷了。

出来一趟。

可不容易。

累了一年。

到了这年关,享受享受,怎么呢?

陈平安,这位来自后世的穿越者,已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扎根数年。

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胆识(穿越之处自爆身份),终于在这片繁华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

清晨,阳光透过轻纱般的窗幔,洒在陈平安那张俊朗的脸上。他缓缓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是屋内精致的摆设。

暖炉中的炭火依然旺盛,整个卧室也都是温暖如春,不是那么的热,也不会让人感觉到冷。

韩慧娘在掌握火候这方面,是越来越熟练了。

陈平安起身,唤来贴身丫鬟怜香,为他更衣梳洗。

她手法娴熟,很快便为他整理好了一身华贵的锦袍。

陈平安站在琉璃镜前,看着自己这张年轻而英俊的脸庞,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

可能是那青铜门的改造,他穿越之前,已经是饱经风霜、快四十岁的程序员的身体和精神面貌。

穿越之后,成了二十岁的少年,身子骨也是异常的硬朗。

比正常的二十岁小伙儿,还要充满激情和动力。

用过早膳后,陈平安来到书房。

书房内摆满了各种书籍和卷轴,都是他这些年精心收集的珍品。

他坐在书桌前,翻开第二个五年规划,开始谋划着贞观七年的工作。

盘算了一个时辰不到,直接就停笔了。

因为以现阶段来看,明年其实也做不了什么,数学还在继续教,不少高级工匠们也都能慢慢接受。

琉璃技术、烧陶、油墨、造纸、活字印刷、自行车、铰链、滚动轴承、滑轮、火药、水力车、人力车机械动力机、水泥、高炉炼铁、炼钢、水蜡、油蜡……很多技术不是在不断提出来,就是在不断改良的过程中。

将作监的项目已经很多了,以后还会有更多,并且不断地分化,不断地推广。

就好比,这水泥技术,还有上一次拍卖出去的三轮车技术等。

都是要有商贾们购买技术许可证,才能够建厂生产,一旦发现私自建厂的,都会受到比较严重地惩罚。

陈平安回到暖阁中。

坐在躺椅上,品着香茗,欣赏着落日余晖。

惜玉为他端来一盘精致的点心和水果,此时的他,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时代的生活,享受着这份宁静和安逸。

他的四岁儿子,小汉晟,率先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叫道:“阿耶,阿耶,我要练字!”。

陈平安看着儿子稚嫩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笑着道:“好呀。”

旁边,怜香已经铺好了纸张,摆好了笔墨。

陈平安这段时间,都是会在这时候,教一会儿小汉晟写字,每天上午一课,下午一课。

小汉晟闻言,乖巧地走到父亲身边,小小的手紧紧握着父亲的手指。

陈平安握住儿子的手,轻轻地拿起毛笔,蘸了蘸砚台中的墨汁。

“写字,首先要学会握笔。”陈平安耐心地说,“看,这样握住笔杆,用指尖控制笔的力度。”

小汉晟认真地模仿着父亲的动作,小手虽然有些笨拙,但眼中却充满了坚定。

“好,现在我们来写第一个字——‘人’。”陈平安在纸上写下了一个端庄大气的“人”字。

“你看,这个字就像是一个人站立的样子,上面的一撇代表头,下面的一捺代表脚。”

小汉晟专注地看着父亲写下的字,眼中闪烁着好奇和认真。

他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想要模仿父亲的字迹。

然而,毛笔在他手中却像是不听使唤一般,写出的字歪歪扭扭,毫无章法。

陈平安并没有责怪儿子,反而鼓励道:“没关系,汉晟,写字需要时间和耐心。你刚刚才开始学习,能写出这样的字已经很好了。我们再试一次。”

在陈平安的鼓励下,小汉晟再次拿起笔,一笔一划地写着。虽然字迹仍然稚嫩,不过似乎又稍微好了一些。

陈平安看在眼里,心中欣慰不已。

写了差不多五十多个简单的字之后,这一节课才算是结束。

敬晓月挺着个肚子,躺在陈平安刚刚躺着的躺椅上,吃着琉璃大棚种出来的瓜果。

她本来想要请一位夫子,专门教导小汉晟识字读书。

不过,被陈平安拒绝了。

他原本就觉得这个时代的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死读书、读死书,读来读去也不过那几本。

他想要按照后世的教学内容,把自己读过的那些知识,传授给小汉晟。

他想要看一看,在这种教导方式下,学会了他所学的大部分内容的小汉晟,以后会有多大的成就。

其实,陈平安有时候也想着,要不要建立一个私塾,招一些八岁幼童,由他亲自教导他们知识点,也算是有衣钵传人。

只不过,这种想法很早就有,却没能实施。

再等几年,等到将作监的项目已经趋于瓶颈,也就是差不多,已经无法继续持续创新,需要拥有专业人才、尖端科技人才的时候,再去教吧。

现在还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精力。

敬晓月自然还是希望小汉晟能够成才,能够继承陈平安的那般鬼斧神工之能。

也希望陈平安愿意教导小汉晟,不因为小汉晟是庶出,就轻视了他。

好在,陈平安根本就没有这般想法,从未轻视小汉晟。

……

年末之际,寒风呼呼。

太极宫的暖阁内,温暖如春,檀香四溢。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坐在太师椅上,摆着象棋,两人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李世民飞一马,对长孙皇后说道:“观音婢,长乐也到了该出嫁的年纪了,朕想为她择一良婿,让她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长孙皇后愣了一下,然后微笑着颔首:“二郎所言极是,长乐自由就乖巧懂事,如今又跟随神医药王孙思邈学医,如今已经年芳十二,确实可以先择婿了,她的婚事自然不能马虎,不知陛下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李世民故作沉思片刻,缓缓道:“朕心中倒是有一人选。”

说到这里。

李世民又看了看长孙皇后,突然玩儿心来了。

“观音婢,不如,我们两人把自己心中所选的那个人,写在纸上,然后再展示出来,看一看,是不是心意相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