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第一个原因。”高帆道:“明末流寇独特的构成。”
老营骑兵。
老营骑兵,兵器好,战斗力强,吃得饱穿得暖,关键是都有战马!战败了?老营骑兵一溜烟就逃走了。
“而这,仅仅是第一个原因。”高帆道。
“而第二个原因,就是:流寇的进军方向,完全没有任何【目的性】。”
哦?
“简单说,”高帆道:“比如面对某个敌国的入侵,敌人起码有一个目标,有一个行军的路线。敌人需要攻克某个城池,然后一路直指京师。那我们重点防御某个城池就行,知道对方的目的。”
“可流寇,没有任何目的性。”
“他们就是一路抢,哪里有粮食,他们就去哪里抢。”
“今天,发现流寇向东走?明天,他们就可以去西边。”
“他们没有任何目的,单纯的破坏和抢掠,就算一代战神来了,也头疼无比。”
就说面对后金,明朝也有一些应对措施。比如,从辽东进攻中原,山海关很重要。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明朝就对山海关很重视,大名鼎鼎的【白杆兵】,就驻扎在山海关。防止后金攻破山海关,直接杀到京师来。”
“但是流寇,木有任何目的性,随便走!”
“他们,今天计划向东,发现东边有比较厉害的边军后,明天就向西逃。”
“他们,似乎要向南走,可发现北面有粮食可以抢,掉头就去北面。”
他们没有任何目的。
比如,要推翻朝廷,那自然是向京师进攻。明军,可以判断出对方的目的来,由此防御。可流寇呢?完全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就是一路抢,哪里有粮食我们去哪里。哪里有边军?我们就不去那里。
今天向东,明天向西,能抢一天是一天,能活一天是一天。对于濒临饿死的流寇,能快活一天是一天!
他们,就仿佛蝗虫,一路破坏各地的农业生产,最终造成明朝的总崩溃。
根基都被腐蚀了!
其中的老营骑兵,一次次逃了出来,逃到新的地方,再次烧杀抢掠,最终,十几年的混战后,北方真的出现百里无人烟的情况。
“这,又是一个原因。”高帆道。
流寇流寇,就是流动性很大的贼寇。
忽东忽西。
忽南忽北。
加上其中的老营骑兵,机动性很快,明军想彻底消灭他们?
难如登天。
因为明末,就算最精锐的边军,战斗力也就那样。最精锐的边军,面对清军,还不是一次次战败溃逃?
总体军力的腐朽,加上流寇的高度机动性。
“其次,流寇还很奸诈。”高帆继续道:“比如,流寇最擅长的就是扮做普通百姓,观察明军的动向。或者说,流寇本身就是普通百姓。”
“由此,一次次成功伏击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