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下山(1 / 2)仙曾在此首页

最重要的是照顾到了每一个人的精力,其实三教祖师在传自己的道法之时,很希望世人都学会的,可惜鸡贼的人太多了。

不断的篡改法门,最终导致了一代比一代差,越来越多的好东西都失传了。

而这本《妙化参同修性神藏》就很照顾他剩余不多的精力,不仅不艰难晦涩,反而极其简单,只需要以特殊的姿势行炁入睡,便可轻松领悟。

果然先天大道,至简至纯,无为自然。

故仙家大德,以睡炼睡,转识成神,渐生定功,睡魔不斩而自斩之,以神足不思,以气通达,以形证道。

故有“神游万里,飘忽不定”之说。

这本《妙化参同修性神藏》就等于为杨岱指明了前方道路。

不愧是真传妙法!

四大内景奇书说穿了便是以睡功代替丹功,自然修行内丹之法的古籍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能捡了芝麻,忘了西瓜。

睡与定极为相似。睡中无思无虑,定境混混沌沌,故称睡为相定。

于睡中依法修持,自然能生出定功,进而定魂,这才是道法的根基所在。

杨岱缓慢运转体内的炁,使得自己的心神逐渐放空。

随着他身子慢慢地躺在床上,侧卧着,左手置于耳,右手捂腹,如高卧山间一般。

石根高卧,三息沦沉性自圆,息息归玄窍,炁炁任天然。

杨岱又默念口诀,调整呼吸,下一刻,杨岱眼皮像灌了铅一般,片刻也抬不起来,很自然的睡去,鼾声渐起,端得安详平和。

此时杨岱逐渐心息相依,大定真空,杂念被降龙剑斩,欲念被伏虎剑降,龙情缠绵,虎性狰狞,方得心息相忘,神气合一。

杨岱的魂灵渐渐脱离肉身,进入到灵台方寸之中,静坐不动,仿佛老僧入定。

他体内的炁却反而活跃异常,水火相济,龙虎互搏,整个人的身体也逐渐开始升温,像是一个火炉一样。

这便是——神定!

神定的过程,对于杨岱来说非常关键,因为他要将自己的魂灵凝聚于识海之中,而且还要用意志强烈支撑住。

魂灵是虚无缥缈的存在,即使有炁滋养,若没有神定之术,魂灵也很容易消散。

这是一项危险的尝试,所谓药物只于无里取,大丹全在鼎中烧。

丹法摄归,于一鼎字,至简至易之道也,此时杨岱冒险以自身丹田为鼎。

体内五脏六腑犹入周天星斗,身体各处,经脉大小周天循环往复。

他双目微阖,眉头微皱,嘴唇紧闭,鼻尖微动,显露出了他在承受莫大痛苦。

但是杨岱并未退缩,仍旧保持着原来的姿态,稳扎稳打,丝毫没有放弃的想法,只是额角沁出汗水。

在杨岱的灵台方寸之中,这是杨岱的精神最深处,心湖四面八方凹陷了下去,宛如庞大无比的干涸盆地。

此时这盆地里,却突然出现了一点光亮,那光亮越来越亮,由暗变亮,最后化作了一团耀眼的光芒,在其内部隐约可见是一个年轻男子的模样。

这便是杨岱的识神,在此时,识神从灵台方寸之中浮现而出,开始按照杨岱的心意,在识海里演化起来。

识神初成,杨岱的意念顿时清醒了许多,就连干涸的盆地也渐渐有了一汪小水潭的雏形。

这已经是杨岱的极限了,再往上演化,就会影响识神的稳固性,这是杨岱绝对不愿看到的。

所以杨岱在识神完成初步凝练之后,便收回了自己的意念。

虽然识神初成,还暂时不能外放,魂灵是最脆弱的,若是有全真宗的《魂灵全真全性真解》或那么便不用担心了。

杨岱缓缓睁开眼睛,发现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他感觉自己的精力充沛无比,浑身舒泰。

看来昨晚的神定,效果还是不错的嘛!

杨岱心满意足的站了起来,他伸展了一下筋骨,活动一下身体,感觉浑身舒坦,身子更加轻盈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