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章 名臣论政(1 / 2)汉秋蝶首页

刘彻一听笑了起来,说道:“爱卿的想法正合朕意,作为外放的亲王刘非不是最胡闹的一个,但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朕也想看看董仲舒能不能教化并提高这位皇兄的德行。如果董氏确有办法提高亲王的德行,过几年再把他调往其他王国任相,这样有刘非作为榜样,想必其他亲王不会太为难董氏”。

田蚡没有说话,主父偃却拍手称妙,说道:“陛下圣明,如果把董仲舒外放到燕、赵、齐三国任国相,以三王的德行必定为难于他,刘非一定不会,他乃陛下兄长,若经董氏提点德行有所提高,陛下再加以褒奖,其他诸王必定有所触动,才会明白陛下以德治国的意义”。

董仲舒的命运就这样被确定了下来,几天后皇帝下诏封董仲舒为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史书记录和刘彻、张汤和主父偃预料的一模一样。刘彻的判断非常准确,听到大儒董仲舒要来江都任国相,刘非甚是惶恐,希望通过董仲舒的儒家大德匡正他的过错维护皇帝以德治国的方略。董仲舒到任后,刘非非但没有为难,反而对其非常敬重,采纳了董仲舒以儒术为纲的一系列治国方略,不仅一改王室成员狂妄骄奢、图谋不轨的倾向,而且自己也做到了尽守臣职,忠君效国,成为大汉时期为数不多忠君爱国的亲王榜样。只可惜刘非死后,其子刘建从小在王宫长大,养尊处优,放荡不羁,继任王位以后,认为江都就是他的天下,更加为所欲为。和刘非忠君爱国截然不同,刘建天生反骨,居然联络不满朝廷的刘安等人,企图谋反。事情败露后,刘建自知罪不可赦,遂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自缢身亡。就这样,刘彻以董氏儒术为纲在江都树立的以德治国的典型仅仅维系了六年,便随着刘非离世而宣告失败。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君臣四人讨论完董仲舒的任用问题,又讨论起对待匈奴的政策。刘彻其实心里明白,田蚡、张汤和自己的想法一致,认为到了给匈奴一点颜色的时候,只是昨天下午才召见的主父偃给他的策论中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昨晚又在似梦非梦的情况下得到了另一个全新的观点,他想把这个观点拿给三位能给自己提供决策依据的臣下,听听他们的意见。于是刘彻说道:“昨天主父偃提交的策论中提醒朕,大汉不应该太把匈奴当回事,只要守住北部边郡,匈奴以区区数十万之众,不可能撼动大汉基业,除非我们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仔细想来主父偃的观点不无道理,有道是伤敌一万,自损八千,两国交战没有绝对的赢家。所以又有人告诉朕,经济手段是比战争手段更加有效的处理汉匈关系的办法,朕细思之,觉得颇有道理,三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田蚡和张汤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是一个两人听都没有听过的观点,自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主父偃却不同,听到刘彻提出的问题,先是一愣旋即大喜,这不是明摆着皇帝想送一份功劳给自己吗?

丞相和御史两位大汉朝堂的一品大员对这个问题无言以对。主父偃躬身向皇帝行了一礼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来长安之前臣曾在燕、赵、代等地游历了近三十年,每年一到冬季这些郡国的边境地区常常受到匈奴骑兵的劫掠。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自从有了国家的概念,任何国家都把劫掠视为犯罪,唯独匈奴王庭例外。匈奴乃夏朝皇帝淳维的后裔,所以自称大夏,战国初期开始强大并建立政权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匈奴一直把任何国家都视为犯罪的劫掠成为他们的职业。不仅匈奴百姓会自发组织到边郡打草谷,匈奴各级王权组织也会组织骑兵劫掠大汉北部边郡。所以自战国初期开始匈奴建国,劫掠华夏北部边郡的行为也延续了三百多年,从来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也没有人想过一个国家为什么对犯罪行为视而不见?直到去年有人告诉我原因,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匈奴劫掠边郡的事件一般发生在冬至早春,匈奴处苦寒之地,冬季漫长难捱又缺衣少食,为了生存下去匈奴百姓才会成群结伙到大汉边郡打草谷、劫掠大汉百姓的生活物资。为此我专门请教了一些流落到大汉境内的匈奴百姓,他们说劫掠大汉边郡的百姓只为捱过苦寒能活下去。所以陛下说得没错,如果经济手段能够解匈奴生存之困,尤其是冬季牧草枯黄之际的生存威胁,两国的战争或许可以避免”。

主父偃巴拉巴拉的又说了一大堆,核心思想是大汉没有必要对匈奴发动战争,田蚡马上反驳道:“陛下切不可听其胡言,竖子误国,匈奴狼子野心,见我大汉花花世界心生觊觎乃是常理,只有采取雷霆手段灭其觊觎之能方可永解大汉之患”。

刘彻没有说话,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张汤。张汤摇了摇头似乎不想就此事发表意见,刘彻又把目光投向了主父偃。主父偃见状笑着说道:“丞相只看到了事情的表相,故尔有此一说。一年前燕、赵及三晋百姓常常遭受匈奴中月使的骚扰,中月使居然能够深入到上党郡长子县以南的地区,我想丞相一定收到了不少中月使为祸百姓的奏报。那么自去年年底至今,丞相是否还能收到中月使骚扰燕、赵和三晋大地的奏报?”

“最近半年的确没有收到匈奴中月使骚扰这些郡国的奏报,那是因为燕、赵二王对中月使采取了雷霆手段,他们不仅联手剿灭了深入赵国作恶的中月使内卫,而且还在上谷和代郡解救出数万被匈奴劫走的大汉百姓,陛下因此还对燕赵二王进行了封赏”,田蚡说完向刘彻躬身行了一礼说道:“陛下应该还记得此事”。

“燕赵二王沽名钓誉,欺瞒皇上”,主父偃立刻反驳道:“燕赵二王醉生梦死,骄奢淫逸,怎么可能立此大功,其中必有蹊跷”。

主父偃的话被刘彻打断了,“好了,先议到这里,谁是谁非,朕心里有数,三位爱卿先退下吧”。

刘彻这么一说,田蚡恶狠狠地瞪了主父偃一眼。三人躬身向皇帝行礼,起身离开了宣室殿。

三人离开,刘彻沉吟半晌,对身边的小黄门说道:“你跟上他们,看准时机分别传话给张汤和主父偃,张汤未时一刻前来见朕,主父偃申时二刻前来见朕”。

小黄门应了声诺,转向快步离开了宣室殿。

我和齐珏回到住处已近四更,我把齐珏从玄境里放出,然后通过小睡离开了玄境。把玄境收起,我和齐珏复盘此次面见刘彻的经过。我和齐珏的感觉一样,史书评价刘彻雄才大略并非空穴来风,堂堂大汉天子,见到刀剑无伤的怪事表情平静,没有丝毫情绪变化,对陌生人提出的不同见解也没有表现出不满,尤其拆穿了明儒暗法的想法也没有一丝情绪波动,这份定力绝非常人可有,现代社会拍摄的电视剧都没有抓住刘彻性格中的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