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风力多少?!!”
某工大航模队合作的飞行外场中,马清运穿上了他本科时期的队服,扯着嗓子吼道。
毕竟周围风的声音实在太过凌厉,若不这样做,恐怕他的话还没出口就要被扯碎了。
一个教研室里的硕士听到马清运的话,赶忙跑进旁边的监控室看了一眼。
“13.5m每秒,已经到6级强风的级别了。”这个硕士气喘吁吁的跑到马清运旁边说道。
在这种风速下,人步行都能感受到明显的阻力,跑动起来更是费力的很。
如今整個外场除了管理员外,现在只有刘天阳、马清运一行人。
毕竟其他玩航模的人早就看了天气预报,没人会在这种天气里给自己找不自在。
毕竟炸机为小,伤人事大。
即便机场周围没有住户,可万一无人机被风裹挟着不知飞到哪里去,那么始作俑者恐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即便是本就为了测试极端工况下无人机性能的马清运,此时内心也打起了退堂鼓。
这种风力,大无人机载荷重量大,电机保留的裕度也多,自然没有问题。
让他非常担心的是小无人机,虽然其为了能承担更重的载荷,采用的是更强劲的电机,但毕竟体积小,如此大的风力,真能抗的住吗?
万一控制系统对于侧风环境适应的不够好,那空中炸机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不过即便如此,当前风力也只比指标上的五级风力高出不到20%,其实还算在极限工况以内,马清运倒是不好直接明说不做。
于是被其他人注视着的他,最后却是把目光放到了刘天阳身上。
“我觉得,可以一试。”刘天阳很清楚马清运的为难之处,但目前整个机场周边就只有他们一行人,只要做好人员管控,安全的问题其实并不大。
而且,作为两类无人机飞控系统的主要设计者,刘天阳在最终验证时测出来的最大抗风能力其实已经超过15米每秒。
甚至已经达到了7级风的水平,面对现在的挑战理应没什么问题。
“不过我们这次测试把高度降到100m吧,然后制导无人机距离起飞点1000m。”
“免得小无人机没抗住风,被吹跑了,回收都回收不了。”
只不过出于稳妥的考虑,刘天阳降低了原定300m高度的测试目标。
毕竟这项测试重点关注的是抗风性能,对于无人机的高度其实并没有什么要求。
“好!”刘天阳已经下了决定,马清运也没表示异议,场上的人自然都动了起来。
直径一米的目标铁框,已经接通电源的地面站台,还有用来进行数据采集的笔记本上位机……
早就进行过数次实验的学生们很快就把设备摆放整齐,随后在马清运一声令下之后,所有人都站到背风的墙边,避免无人机失控造成伤害。
随着头戴VR眼镜的飞手推动摇杆,有六个旋翼,将近40公分宽的制导无人机拔地而起,直冲预定位置而去。
刘天阳设计的控制系统仅用时不到0.05s,就通过陀螺仪感知到当前无人机所处的环境似乎不太对劲。
飞控迅速向电调发出指令,动态分配了六个旋翼的转速,由此产生的俯仰力矩时刻与风力平衡,让整个无人机看起来似乎连一点晃动都没有。
非常漂亮的结果,负责录像的学生用手持云台架着相机拍摄,也是极为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