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章 王府风波起(三)(2 / 2)隆庆中兴首页

据说万玉山死于正德十五年,终年九十二岁高龄,陶仲文师从于万玉山,故而善于养生医术,才被嘉靖看重。连陶仲文的徒弟郭弘经、王永宁都被嘉靖称为为高士,并获赐真人的封号。

陆绎说道:“恭诚伯好结善缘,想必也是想到裕王这里结个善缘吧!”

对于陆绎的这个说法,朱载坖不置可否,嘉靖虽然宠信道士,可是现在还没有昏聩,道士们想依靠嘉靖的宠信来影响朝局是基本不可能的,嘉靖冀长生而奉道,爱方术、好神仙,专事斋蘸,久不视朝, 瑞祥、 献丹芝、奉方书、进青词,封赏方士,但是对于自己的权力,他是一日也没有放松过。

陶仲文的这次来访,必然是嘉靖的授意,肯定是嘉靖交待了陶仲文什么的,嘉靖有些时候往往利用道士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且宠信道士并不和嘉靖在国家层面上打击道教相违背。

嘉靖不仅自己充当上天神仙,还给其过世的父母追封得此殊荣,可谓孝敬之心深沉也。但他并未像宋徽宗充当现实道教之教主, 再一次可证世宗既是皇帝又冀望长生成仙和依然施行遏制道教发展政策的初衷未变。对明代道教龙虎山的天师张彦孙页,嘉靖初,加封正一嗣教真人,后又命名“天师永绪”。 其地位与待遇均在邵元节、陶仲文之下。

而且陶仲文和严嵩关系密切,在政治上和严嵩是守望相助的政治盟友,当年庚戍之变,刑部郎中徐学诗愤然日曰:“ 奸柄国,乱之本也 乱本不除,能攘外患哉 。”当即上疏弹劾严嵩。本来嘉靖披览徐学诗奏疏颇感动,但是陶仲文密言 :“严嵩孤立尽忠,学诗特为所私修隙耳。”嘉靖大怒,将徐学诗下诏狱,夺官削籍。

故而对于现在人老成精的陶仲文,朱载坖是十分警惕的,他能够被自己的便宜老爹信任二十年,足见本事,不能等闲视之。

朱载坖换上亲王常服,头戴翼善冠,身穿黄色圆领袍,腰系红鞓宝石玉带,端坐在上,陆绎腰佩绣春刀在一旁护卫,等待着陶仲文来到,陶仲文来到裕王府,先是让自己的徒弟王永宁上前通传,朱载坖派滕祥前去迎接,陶仲文才进来,朱载坖远远望着陶仲文进来,他明明比严嵩大,虽然须发已白,但是精神矍铄,看起来倒是比严嵩年轻几分。

陶仲文进到殿内,对着朱载坖躬身稽首行礼,说道:“福生无量天尊,贫道陶仲文见过裕王殿下!”

朱载坖温声说道:“陶真人多礼了,真人是陛下信重的得道之人,孤岂敢在真人面前摆这些俗礼,真人请坐。”陶仲文坐下后,就一直盯着朱载坖看,半晌之后,只是长叹一声,朱载坖有些好奇的说道:“真人可是看出什么来了?”

陶仲文笑着说道:“请殿下恕贫道道法术小,殿下乃真龙之子,自有大气运加身,贫道岂能看出什么来。贫道所长,亦不在摸骨相面也。”

这点倒是不错,陶仲文毕竟是正经神棍,好歹出身于神霄派,也算是名门正派,神霄派主要修习五雷符,谓行此法可役鬼神,致雷雨,除害免灾。其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与内外合一说。谓天与我同体,人之精神与天时、阴阳五行一脉相通,此感必彼应;而其基础又在于行法者平时的内修,行法者内修功行深厚,风云雷雨可随召而至。不是搞这些相面摸骨的鸡鸣狗盗之徒。

陶仲文看着朱载坖,说道:“裕王殿下龙凤之姿,贫道甚为景仰,贫道观殿下与我教颇有缘分,可愿修习道法,以证大道?”

朱载坖有些懵逼,自己又不当道士,修习什么道法,看着朱载坖有些迷惑,陶仲文用眼神示意左右,朱载坖会意,让左右退下,又令滕祥等人守在门口,朱载坖这才问道:“真人现在不必绕圈子了,有什么可以直接说吧!”

陶仲文笑着说道:“殿下快人快语,贫道佩服。贫道的意思是,殿下入我教,至于陛下那里,贫道和弟子们自会为殿下周旋。”

朱载坖笑着说道:“真人之心,孤已知之,真人要孤做些什么呢?”

陶仲文叹了一口气,神情有些萎顿的说道:“贫道别无所求,只求殿下他日龙飞九五之时,莫忘了我神霄派今日之情,为我神霄派保的一线生机即可。”

朱载坖看了一眼陶仲文,老神棍就是老神棍,他已经发现事情不对了,这么多年他与严嵩的勾连极深,虽然没有怎么介入朝堂,可是在他人眼里,他就是严嵩的政治盟友,要知道世间荣辱偶相遭,休夸着势压群僚,严嵩也不可能做一辈子首辅,一旦严嵩失势,他们都要被清算,到时候就是灭顶之灾了。

后来嘉靖去世,徐阶秉政,将嘉靖之死归咎于道士王金献药,继而借机清算整个神霄派,连陶仲文等的官爵都被追夺,神霄派自此默默无闻,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