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 上疏(2 / 2)隆庆中兴首页

其中巡视浙福都御史王忬上疏讨论倭寇和海防的奏疏让朱载坖觉得还不错,现在朝廷上下在讨论严海禁还是驰海禁,但是在朱载坖看来,这些讨论都有些扯淡现在的问题是倭寇猖獗,先考虑怎么剿灭倭寇才是真的,等剿灭了倭寇,再来谈严海禁还是驰海禁都不迟。

王忬讲了八条:一禁近海豪民通引倭夷以绝祸本;二照各边例惟以奋勇血战为功,不以损伤军士为罪;三选调闽浙兵相兼操习以资防御;四通行两广南直隶巡抚操江官,远行哨探,分布兵舡,彼此夹攻;五两省守巡兵备官查照原定地方常驻扎以便责成;六宽禁令以开自新,如胁从贼犯准令投首,积年渠魁亦听归降;七闽浙鱼舡量议收税,并议漳州桥房拖欠税课及查理盐课以助军饷;八滨海顽民接济夷寇及走漏消息者,乞以正犯处之极刑全家发边卫充军。

朱载坖觉得王忬讲的不错,看看后面兵部和内阁的批示,朱载坖直摇头,就两个字照准。朱载坖突然想起来王忬是谁了,他是王世贞的父亲,某种意义上说王世贞也很坑爹。

后来王忬在蓟辽总督任上因兵败下狱,严嵩对王忬不满意,而王忬的儿子王世贞的言论得罪了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严氏的门客又数次以王世贞家的琐事构陷于严嵩父子。杨继盛之死,王世贞负责他的丧事,严嵩父子大恨。滦河之变爆发,严嵩父子于是设计陷害了王忬。将其冤杀。

朱载坖看了一下,仅仅嘉靖三十二年前三个月,倭寇就已经进犯四次了,浙江昌国、舟山、上海县、太仓都被倭寇袭扰,明军最大的战果就是在俞大猷的率领下斩首四十七级,其他时候等明军来援,连倭寇的影子都找不到了。

刘忠滕祥等人也将历年以来倭寇进犯的次数统计出来了,之前数年,倭寇每年进犯不过一两次,每次最多不过数百人,但是嘉靖三十一年倭寇13次进犯大明,而且人数之多,船只之众远超之前。

如嘉靖三十一年夏,漳、泉海贼勾引倭奴万余人,驾船千余艘,自浙江舟山、象山 等处登岸,流劫台、温、宁、绍间,万人规模的倭寇还是之前从未出现过的。

之前倭寇最大规模的进犯还要追溯到永乐年间的望海窝大捷,明辽东总兵刘江设计,此战总计杀死倭寇742名,生擒857名。算得上对倭寇沉重的打击,现在倭寇动不动就万人规模,船只上千,这是前所未有的。

而明军海防之废弛,令人瞠目结舌,南京兵部尚书张经和巡视浙福都御史王忬检查明军海防后,上疏称:(明军)问军数不知,问船数不知,又如战哨等船,铜山寨二十只,见在止有一只;玄钟澳二十只,见在止有四只;浯屿寨四十只,见在止有十三只,见在者俱称损坏未修,其余则称未造。又如巡检司在漳州沿海者,九龙镇等处共一十三司,弓兵九百五十名,见在止有三百七十六名;在泉州沿海者,苎溪等处共一十七司,弓兵一千五百六十名,见在止有六百七 十三名。

沿海明军,士卒逃亡,战船损毁,这样的明军,怎么能抵御倭寇进犯呢?看完这些奏疏,朱载坖不能平静,说道:“取笔墨来,孤要给父皇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