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计较(2 / 2)隆庆中兴首页

人人都知道天下乃太祖高皇帝所开创,朱棣不继承还另开,虽然是事实,但绝不能摆在台面上讲呐。

再者“广运”有开拓国运之意,意味着继承太祖衣钵的太宗皇帝朱棣,进一步将大明的国运弘扬光大,含继承发展的双重意义。

但改成“肇运”立马画风突变,肇本就作开始、引发讲,这不就是告诉天下朱棣新启大明国运,从太祖的“启运”中分了个叉?

要是朱棣知道严嵩准备这么改自己的谥号,能把长陵打个洞钻出来,再把严嵩全家放油锅里炸了喂给严嵩吃。

朱棣一生费了多大劲,篡改了多少史料,来证明其继承太祖朱元璋帝位的合法性,可到了你朱厚熜倒好,为了更亲的老爹,便大手一挥,将朱棣后半生的辛苦全付诸东流,如果朱棣泉下有知,估计棺材板是按不住的。

对于严嵩的这个说法,朱厚熜显然非常赞同。作为同样精通礼仪的他,怎么可能不明白严嵩这么做的含义,严嵩的这个建议,恰恰是让朱厚熜非常满意的。

现在朱棣去世了一百多年,燕王一脉的帝系传承稳固,不是谁都能轻易动摇的,所以即便改了谥号又如何?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嘉靖帝是在大宗绝嗣的情况下才得以入继大统,不然是没有半点继承资格的,为了突出合法性,他一再声称:今之天下,太祖高皇帝之天下。

这话引申意思就是,大明天下是太祖传下来的天下,不是武宗、孝宗能私有的,但凡朱家子孙都是有继承权的。

所以不管是永乐的武装夺权称帝,亦或者嘉靖的大宗绝嗣入继,都具有合法性,既然这样,谥号、庙号改动一点还重要吗?不重要,朱棣和我朱厚熜都是为了太祖高皇帝的天下,不得已担起了这副重担的,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

朱厚熜对严嵩的这个方案非常满意,说道:“还是惟中做事妥帖,思虑周详,此事就交给惟中办理了。”严嵩领命后告辞,朱厚熜一个人在万寿宫中出神,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朱厚熜与大臣们为了所谓的大礼,能够争这么长时间,到底所为何事。

其实让兴献帝称宗入庙,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摆脱朱厚熜以小宗入继大宗这个事实。小宗变大宗,难免有寄人篱下之感,因此嘉靖帝在登基之初,开始反对过继成为孝宗的儿子,在与百官三年的争斗中,总算实现追尊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恭穆献皇帝”,称呼孝宗为“皇伯父”,从法理上讲帝系传承彻底独立于孝宗一脉。

自己的父亲也成为皇帝,自己就不再是武宗皇帝绝嗣后,入继孝宗皇帝一脉的继子。而是兴献帝和孝宗皇帝之间兄终弟及的皇位传承,虽然此举有些掩耳盗铃之感,但是确实从礼法上挑不出任何毛病,孝宗和兴献帝乃是亲兄弟,他们之间和皇位传承是帝系发生了转移。

由孝宗一脉到兴献帝一脉,他们都是宪宗皇帝皇子,礼法上可比朱厚熜以堂弟的身份继承武宗皇帝的皇位要硬气的多,谥法可不仅仅只是死人用的,它更是给活人看的,用以传示后代,是尊显政治地位的一种工具。

朱厚熜此举就是要将自己一脉的地位与孝宗一脉拉平,这样自己的子孙才能够堂堂正正的坐稳皇位。可是天下又有几人能明白他的苦心呢?

朱厚熜心里想,杨廷和这个老匹夫肯定是明白的,可惜他没看到这天。现在兴献帝神主未入太庙,从礼法上说还是要矮其他帝王一头,这是嘉靖不能容忍的。只要完成了这一步,就算功德圆满了。一想到这里,他就充满了斗志,当年大礼议都扛过来了,现在这帮小鱼小虾算什么,放马过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