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谋划(2 / 2)隆庆中兴首页

黄锦想了一会,说道:“皇爷,御马监右少监滕祥,倒是忠诚可用,不若派到裕王府上去。”

朱厚熜点了点头说道:“黄伴去办吧!东厂要在裕王、景王上用点心!”

黄锦领旨赶紧去办了。朱厚熜在万寿宫内继续批阅奏折。三十多年以来,朱厚熜从未懈怠过,当然不是为了治国,而是为了抓紧手中的权力。他从一个外地藩王到京城来做皇帝,内心是惶恐的,从初到京城和杨廷和的斗争,就让朱厚熜对文官集团天然不信任。

本来应该天然亲近皇帝的宦官集团当时都是前朝的旧人,根本不能让他信任,当时他只能选择斗,硬刚文官集团,同时清洗前朝的宦官。

时至今日,他已经牢牢把握住了权柄,独自在紫禁城斗了三十二年了,他老了,也累了,他想的是延年益寿,万寿无疆,怎么更长久的把握权力,而不是继续无休止的和文官们斗,和太监们斗,尤其是壬寅宫变后,他感到害怕了,宫里的人一个也不能信任。

除了道士,就是这帮太监们让他觉得可以信任。

很多人认为,嘉靖朝是太监势力最小的时代,诚然,相较于明代其他时期,世宗对前朝宦官为祸之认识以及对本朝宦官的限制与打击,是较为突出的。数其着者,当为即位之初通过即位诏革除正德朝为祸甚烈的宦官,以及召回驻外的镇守太监并停废这一行之百年的镇守太监制度。

但是到现在,朱厚熜逐渐对太监们放松了手脚,不但允许他们管理宫廷的各项事务,而且各种营建、督造、监军等事务,太监们也都可以参与了。东厂也得到嘉靖的重视,开始渐渐活动起来。

但是嘉靖对于权力是绝不放手的,尤其是决策权。决策权是皇权表达的最重要也是最高的形式和内容,在嘉靖皇帝亲理朝政的几十年间,无论是勤于朝会、亲批章奏,亦或亲批阁票,都有效地撇开了宦官的参与机务。

勤于朝会,是君臣当堂议论国是,宦官根本是无缘参加的;亲批章奏,是朱厚熜直接处理章奏,甚至撇开了朝臣或阁 臣,批答的结果表现为中旨,但此中旨和皇帝依靠内阁票拟时不听阁票而径自定夺的中旨还略有不同;亲批阁票,是世宗和内阁阁臣间的协作,是基于内阁的票拟而表现为宸衷独断,也无需宦官代为批红。加之朱厚熜广泛施行密疏政治,更使皇帝避开了一切外在干扰而实现君权独断,遑论宦官的参与?

所以太监们虽然比之嘉靖初年的时候已经好过多了,但是太监们最大的权柄——司礼监的权力却被朱厚熜剥夺了,他绝不会容忍任何人和他分享权力,亲儿子也不行!

此刻朱厚熜正在翻阅实录,他如今心心念念的就是怎么把自己父亲的神主牌移进太庙,这事情他没法和任何臣子商量,大礼议后,不少臣子对他是很有意见的。

但是他毫不在意,他是君,你是臣,朱厚熜要做的,就一定要做到。他要让自己的父亲进入太庙,成为真的意义上的大明皇帝,这是他心心念念的事情,并不是他对他父亲多么孝顺。

而是他需要向天下宣示,我,朱厚熜,生来就是这大明的主人。不是因为武宗皇帝绝嗣侥幸捡了个皇位的外系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