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9章 教育改革(2)(1 / 2)1635改变世界首页

如今的科学研究院为何变得如此庞大而臃肿?这不止是政府的心病,也是定海各界都关注的社会问题,科学研究院被称为定海的翰林院,里边的人可不单纯的都是学术界人物,一大票的精英都是具备品级的官员甚至是议员。

研究院里面随便挑出来一个人,下放到政府机构,至少也是七品官起步。

最初的工业学院不过是一个单纯的研究机构罢了,但现在却已然发展成为定海境内规模最为宏大的学府,拥有着多达两千七百名莘莘学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就在于大量的学生无法满足毕业条件,导致他们难以顺利完成学业。那么问题来了,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学员无法毕业呢?

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他们的基础过于薄弱。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天生具备超凡脱俗的才能,绝大部分人都需要通过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升自己。

定海教育系统自创立之始便坚守着极为严苛的通过率准则。在这个体系中,仅有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成绩要求较为宽松,只需具备基本的识字能力即可顺利毕业。

然而,一旦进入中学乃至更高学府,情况则完全不同。这里奉行“宁缺毋滥”的原则,绝不容忍任何浑水摸鱼者轻易获得毕业证书。

如果你天赋异禀、才华横溢,能够轻松达到既定标准并通过各项考试,那么即使你只在校学习一天便迅速毕业,也毫无问题。但若你只是平凡无奇之人,那么只有年复一年地努力攻读,直至成绩符合要求,方可取得那梦寐以求的毕业文凭。

倘若实在无法坚持而选择中途辍学,那么你所能得到的仅仅是一张肄业证书。不仅如此,要想获取这张肄业证,还必须满足读完规定的最长学制时间这一条件。换句话说,如果未能完成学业,连肄业证也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如今,科学研究院内汇聚着两千七百多名莘莘学子,但令人惊讶的是,其中竟然有超过半数之人乃是留级生。这些学生本应在往昔顺利毕业,然而由于学业成绩未达标准,只得留校继续埋头苦学。

这并非因为他们不够勤奋刻苦,实在是根基过于薄弱所致。或许,换个学习环境对于他们来说会是更为明智之选。

此刻,李本田正思考着这些往日被他忽视之事,思绪愈发深沉,仿佛陷入了无尽的漩涡之中。作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洞察事物本质,乃是必备的基本素养。

而此时的李本田,不仅看清了当前基础教育的严峻形势,更从中察觉到了一个令人胆寒的深层隐患。

这一切的背后,大概率是儒家文化的一次强有力反扑。尽管如今的定海崇尚新学和实用之学,并得到官方的大力倡导以及全社会的广泛推崇,绝大多数的人都致力于脚踏实地做事而非空口白话地谈论,但这绝不意味着儒家思想已在定海衰落。实际上,它只是相较过去不再那般辉煌夺目罢了。

需知即便是陈昊这样有胆识之人,也仅仅只是敢于推崇实学和新学而已,绝无胆量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打压传承千年、根深蒂固的儒家学说。毕竟,儒家在定海地区依旧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此次大规模扩建各地学府,其中尤以绍兴文综大学最为引人注目。事实上,这所高校正是由那群坚守儒家传统的人士极力倡导并促成创立的。

绍兴文综大学并不是定海财政拨款建立的公立学校,而是江南士绅出资联合大儒建立起来的一所私立学校!

儒家众人并非愚钝之辈,相反,他们个个聪明绝顶。他们深知定海已不再奉行科举取士之制,但又无力扭转这一局势。

于是乎,他们选择顺势而为,积极融入其中,并试图打造出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新型定海社会。因为对于儒家来说,教育感化、文化融合等手段恰恰是其拿手好戏!

如今,儒家不仅将目光投向了高等教育领域,对于基层的中小学教育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许多来自江南地区的儒家大学派更是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派遣门下弟子前往定海的小学和中学,不收取任何费用,甚至自掏腰包解决生活问题,只为了能够参与到“支教”活动当中。

这种自下而上、广泛渗透的影响力实在太过惊人。当其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儒家文化很可能会再度辉煌,重新崛起。

届时,现今流行的新学以及注重实用的实学将会被打回原形,再次被贬斥为无用的奇技淫巧之流。仅仅是想象一下那种情形,李本田便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恐惧,浑身颤抖,汗毛竖起。

他李本田以往在儒家文化统治下就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疯子,直到定海建立之后他才真正的发挥才能找到了自己施展一身天赋的领域,他也想自己的学术被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自己成为一派宗师名留青史呐!

想通之后的李本田一改往日的高傲姿态,他深知仅凭个人力量难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局势,于是决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果断召集了学院内其他六位德高望重的大导师,共同召开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全员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