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中国通,利玛窦知道这就是送客了。他再次深深鞠躬,然后随着高务实的随从离开了书房。高务实看着他的背影,眼中则闪过一抹沉思。
他知道,这个同盟的提议一旦真的拉上议事日程,将会在朝野上下引起巨大的波澜。大明是有某种“偶像包袱”的,或者说“天朝包袱”,所以它很难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搞对等的同盟。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历次大战都取得辉煌战果,很多人都养成了一种病态心理:除我天朝,世皆蛮夷。
工业革命之前的中国,从各方面的发展而言,确实都有自称天朝的资格,但高务实非常反感朝廷官员把这种优越感带入实际工作之中。《易·丰》云: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这些老祖宗的教训,道理也不复杂,怎么就tm记不住呢!
但是,高务实也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让大明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机会,一旦发挥了相应作用,大明的影响力也会随之提升。因此,自己必须谨慎行事,既要确保达成目的,更要确保大明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利玛窦离开后,高务实独自一人留在书房,他的目光落在窗外的庭院中,思绪却早已飘向了遥远的欧洲。他知道,这次教宗关于同盟的提议,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外交往来,而是一次可能改变大明未来走向的重大决策。
首先,他考虑的是大明能够付出的努力。大明的海军——实际上是京华的两洋舰队——虽然强大,但要远航至欧洲或者至少阿拉伯海与红海,参与到涉及同奥斯曼帝国的直接冲突之中,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这意味着,舰队需要穿越印度洋,进入红海,甚至可能要绕过好望角,经大西洋北上,在地中海与奥斯曼的海军正面交锋。这样的远征,不仅需要大量的船只和兵力,还需要充足的补给和后勤支持。
高务实思来想去,还是不打算这么早派舰队进入地中海,觉得最远的作战区域也只能到红海,甚至最好只需要抵达阿拉伯海,尤其是波斯湾地区——因为此刻的葡萄牙在这里有很多殖民地,或者说殖民据点,能够提供港口和补给。
自《黄芷汀条约》之后,京华与葡萄牙人完成了和平交接马六甲的创举,也开创了多年的友好合作,眼下双方之间已经拥有了良好的互信,所以在葡萄牙人能够说了算的地区、海域,京华不吝派出一支颇具规模却太不影响自身实力的舰队去作战。
但是,如果远达地中海,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地中海周边有太多的国家,虽然往大了说只分两大势力,但两大势力都不是大明这样的集权帝国,对“麾下”各个小势力并没有太强的控制力,所以高务实认为,除非他亲自率舰队过去,否则其他人根本玩不转,必然会在各种势力的纠缠冲突之中不知所措,最后不时受到各种莫名其妙的损失,甚至导致舰队覆灭。
他当然不可能亲自率舰队去地中海,所以这个思路太不稳妥,不去也罢。至于东起波斯湾,西抵红海这一片,南洋舰队是有商船去过的,有时候规模还不小,各种海况也掌握了不少,倒是可以让南疆、南洋那帮人去发泄一下过于旺盛的扩张欲。
此外,大明的火器虽然先进,但要大规模装备欧洲的军队,这同样需要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做出准备,还要对方能够拿出足够的交易物资或者金银。
西葡帝国仗着美洲的金山银山,这些年一直都是跟京华现“金”交易的,但高务实不确定当前与奥斯曼帝国作战的其他几家欧洲国家也能拿出这么多金银来。
哈布斯堡家倒是既有银矿也有铜矿,但他家也是多面作战,财政情况一直都比较紧张,是不是能拿出金银还不好说。拿得出来也还罢了,若是拿不出来,那还要看他们能用什么其他物资冲抵货款——总之京华做生意很有大明一贯的范儿:当面结清,概不赊欠。
毕竟,高务实从来不相信欧洲人自夸的契约精神(况且《社会契约论》都还要160来年才问世呢)。还契约精神呢,一旦利益受损,这玩意儿立刻变成弃约精神了。
然后,他思考的是大明能够获得的收益。如果大明能够成功帮助天主教诸国压制奥斯曼帝国,那么在欧洲的影响力将会大大提升。不过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高务实的看法是有自然好,没有也不强求。
真正重要的是大明的商人将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大明的文化和科技也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而且,通过与欧洲国家的合作,大明还可以获取一些可以弥补自身短板的技术和知识,这对于大明的长远发展无疑是有益的——中国自古很强,但很强不意味着完美无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难道欧洲就没一点能够有益于中国的东西吗?不可能嘛。
最后,高务实也清楚,这些收益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大明的介入可能会引起奥斯曼帝国的敌意,甚至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不过这倒不要紧,一来两国并不接壤,二来后世奥斯曼的后继者也经常恶心一下中国人,我提前恶心一下他们,也算是“老佛爷付过钱了”。
不过,大明的资源和注意力如果过多地投入到欧洲,可能会影响对内政和周边地区的关注,这对于大明的稳定也是不利的,需要自己把控好力度。
高务实权衡再三,终于决定,大明的介入应该是有限度的,最好是借大明的虎皮,由京华去实际操作。比如,大明可以提供一定的军事援助,比如火器和海军的支持,但不应该由大明直接出力,而是该由京华负责,如果顺利的话,大明得名,京华得利;如果不顺利,大明没有实际损失,京华也会因为受挫而降低扩张欲。而且京华也不要直接参与到欧洲的战争中去,只要把手伸到西亚就足够了。
同时,大明应该利用这次机会,争取在欧洲获得更多的贸易特权和文化传播的权利,以此来弥补投入的资源。这一点暂时或许看不到实际好处,但相信在数百年后之后都会起到某些作用。
总之,高务实决定,他会在回到京师之后再将这次会谈的内容和自己的分析,详细地上报给朱翊钧,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最终的决定,应该由皇帝和内阁共同商议后做出。但无论结果如何,高务实都相信,这次事件将会是大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感谢书友“初次登录”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klauszx”、“书友20170101143439221”、“sbsbsbsbs”、“楔形文字”、“书友20230414195325967”的月票支持,谢谢!
ps:过个周末,两处吃席。真是休息没休息,还要出钱受累到处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