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9章 学子学种地?(1 / 2)你们现代人精神还好吗?首页

——————

“国家台,农业频道……”

李世民很快就想明白了这指得是什么,仙幕左下角写着“央视农业”几个字,先前他没多想,毕竟看过的那些视频,这左下角什么字的都有,但现在看来,这“央视”的“央”就是国之中心的意思了。

他没想到这开口农民闭口种地的视频,竟然也有朝廷的手笔,还不是夸夸其谈的那种,而是言词朴实真挚、真真切切的站在底层百姓农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为其说话。

他自问再重视百姓,但若大唐百姓青壮者不愿种地,也绝对做不到还去考虑他们是不是因为钱太少所以才不愿种地的。

自然国情不同,这么比较也没意思,而且大唐除了个别天生懒惰的人,应该也不会出现视频提到的那种情况。

只是他不禁再次对管理后世的人产生了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人才能做到如此?

同时心中也隐隐有一个不甚明晰的念头:皇帝真的可以做到如此地步吗?

尉迟恭咋咋呼呼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快看!这个‘思思飘柔’这话,是不是在说她上了二十几年学,还是成了那个什么硕士,就是在学种地?”

他可没忘之前有关后世人读书这方面,给他的震撼,所以对硕士、博士这两个意义不明的词很是印象深刻,至少他知道,这是得读更多的书才能得到的称呼。

而现在他看到了什么?他从来没想到读书人居然还能和种地联系到一起,还不只是普通认几个字的那种。

程知节还没看到这条评论闻言就先笑他:“尉迟老黑,看来你要去看下眼睛是不是出问题了,种地哪里还用学?就算学,那得多笨的人,还得学二十几年?就算是个傻子,教个半年、一年也会种了吧……”

后面还愈笑话的话戛然而止,他瞪大眼睛吐出一句:“爷爷的,居然是真的种地学二十几年,是要在石头地里种出个花来吗?”

就算是他,也知道不可能有人花这么多年时间读书,就是为了继续回到田里种地,恰恰相反,正是为了让后代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后世怎么还有反着来的,说到种地到底有什么好学的?

比起这两个粗人,房玄龄、杜如晦可就不会想的那么简单了。

房玄龄先是指出:“读二十几年都是学种地这点有些不对,虽然不知道后世学校教的具体都有些什么,但至少要求所有人都学习的那九年,学的东西应该是以正常学识为主。

而且这个评论者只是说了大学、硕士读的是农学,大学四年,硕士虽然不知道几年,但绝对不是二十几载。”

杜如晦点头补充:“不过虽然听起来时间好像少了许多,但一个或多个读了十几载书的人,最终选择将人生的部分时光放在学种地、按后世说是农学上,那么这件事就一定有利可图,甚至本身就是国家提倡主导的。”

房玄龄:“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发现之前仙幕里一闪而过的麦田,虽然一些画面都比较远,已致看不清地里的庄稼。

但有一个很快闪过的画面中,那麦子麦穗个个颗粒饱满,一株绝对要比我们现在结的麦粒更多。”

李世民听明白了他的意思:“玄龄是说这后世学子学的农学,正是让可以让良种变的高产的原因?”

房玄龄点头:“虽然不知原理,但后世能养活十四万万人的原因,应该也正是在这里了。”

李世民眸中闪过思索,虽然听起来他们分析的很多,但最关键的到底该如何做这部分还是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