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意图再明显不过,申生、重耳的事例仿佛就在眼前,活生生的描绘了他的画像。
如果他当时决定留下,结局可能会跟申生一样,遭受陷害陨落。
若他选择了离开,哪怕远离一步,只要不表现出争权夺利,存活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况且,在众多势力中,刘备身边还有大量资源,只要他避开像刘琮这样的人物,哪里不是积累实力的地方呢?
乱世之下,机会唾手可得!
诸葛亮这番开导使刘琦豁然开朗:“感谢先生的指点之恩!”
对此,诸葛亮颇感无力,只叹息说:“并非诸葛亮指点什么,阁下的觉悟也是自身所想,非我的功劳或玄德之力。"
“所以我只希望,此事您能保密,避免不必要的波及。"
刘琦闻言连连点头,并答应保守秘密,心中则已开始盘算逃脱计划。
能够获得诸葛亮的教诲,已属难得的喜事,刘琦不敢再有过高的奢求,自然也不期望诸葛亮会帮他策划一切。
回去后,诸葛亮带着满心无力将此事向刘备告知,希望刘备做好防备,免受无妄之灾。
诸葛亮深深为自己卷入这场纷争而懊悔,倘若没有他,刘备不会牵扯其中。
然而,刘备对此倒显得并不忧虑。
“先生之明智我自是知晓,世人求借才智亦无可厚非。
在那样的情况下,怕是我换了任何人都不会处理得更好。"
诸葛亮听了这话,心情释然许多,知道无需再为这事担待了。
尽管刘备并未放在心上,诸葛亮却为此带给刘备不小的困扰深感内疚。
还好,刘琦确实信守承诺,那宅院中的事情没有传出半点风声,这让诸葛亮稍稍放心。
然而不久后,众人的注意力被转移开来。
曹操已决心讨伐乌桓。
袁绍败将袁尚、袁熙逃至乌桓之地,经历一番考量和矛盾后,曹操在郭嘉的建议下,计划对乌桓发兵!
诸葛亮一听就明白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决不能错过。
正当刘备启程去说服刘表抓住时机袭攻许昌之时,诸葛亮脑中忽然浮现出和秦天之前对天下形势的推断。
对比眼下的情况,诸葛亮惊异地察觉,世事竟如秦天预测般丝毫不差地发展着!
一个月前,
在秦天和诸葛亮聊天之际,诸葛亮兴致突发,与秦天挑战天下局势的预判。
秦天同样热切,双方展开了深入交谈。
"那么,秦兄认为,袁尚、袁熙必然落败?"
秦天点头同意道:
"如果曹操意图进一步南伐,他必须拥有稳定的后方。
乌桓与袁氏向来关系紧密,并且目前袁尚兄弟都在乌桓."
"因此,曹操作战前,必会先处理好后患,不出一年,曹操定将讨伐乌桓!"
诸葛亮却不认同秦天的看法。
"非也,依我看,曹操不会主动攻击乌桓,即便行动也非短期内之事!"
秦天眉毛挑起,"请细细道来。"
诸葛亮随即详述了他的看法。
他认为曹操想要击败乌桓并非易事,哪怕不至于全力出击,后方也会显得薄弱。
对此,秦天也有同感。
尽管曹操当前实力显赫,然而战争不可轻视,他必将全力以赴以清除袁绍余威的影响。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既然对乌桓发动攻势需调动大军,那么这样做又有何必要呢?
现今天下不太平,攻打乌桓会使得曹操的后方防线空虚,正是给了对手乘虚而入之良机!
曹操深知刘备志向不小,一旦他敢于进攻,刘备必然会紧紧跟随。
这会对许都构成直接威胁!
这就是诸葛亮判断如此的重要依据!
"孔明说的没错,不过你忽视了一点细节。"
“愿听指教”,诸葛亮微微抬眉,似对秦天的见解存疑。
他的推断是基于已有的情报,即使不是绝对的,可能性至少达到八成。
诸葛亮对自己信心满满,相信胜利定在握。
秦天微笑道:"你过高估计了刘备。"
诸葛亮轻轻蹙起眉头。
虽然他对刘备的认识有限,但他很清楚刘备绝非目光短浅之人。
诸葛亮不认为刘备做不出准确的判断。
“不,不,你误解了,我指的是你可能过分估计了刘备在刘表心中的影响力。"
道理很简单。
刘表不过是个纯粹只会空谈战略的理论家,只会纸上谈兵的政治家。
他深知自身不足以驾驭刘备,因此定会心存提防。
为防止刘备发展壮大,乃至威胁到自己,刘表必定不会轻易批准刘备的要求。
也许在刘表眼中,刘备所有的言论和建议都是为了权力争斗!
人和人不同。
即便刘备直截了当地告知刘表自己永不会忘恩负义,并承诺不对刘表动手,但这信任是否能得到回应?
显然,刘表缺乏这样的魄力。
因此即使许都空虚毫无防备,刘表也会坚决拒绝刘备的请求。
甚至他会严禁刘备擅自远征,因为这可能导致自身麻烦,并使曹操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
故曹操讨伐乌桓之举无须顾虑刘备,自有人——刘表——出手拦截。
这真是一场有趣至极,内部势力最终竟成敌人彼此拆台的戏码。
听罢秦天的推理,诸葛亮眉头紧锁,不得不承认他说得相当有道理。
正如秦天所言,刘表确实具备这样的性情。
若这种情况真实上演,便是连诸葛亮也无法否认,事情将按秦天预计的轨迹推进。
然而诸葛亮仍有一丝疑虑:“但问题在于,曹操真的能洞察到这一点吗?”
秦天精确剖析了刘表的薄弱环节及其与刘备的关系。
这并非每个人能做到的,特别是作为对手的曹操。
曹操敢赌刘表会主动放弃许都这个可能性吗?即使是千分之一的险阻,若刘表接纳刘备意见,许都岂不危机重重?
诸葛亮深信纵有人察觉这点,也无法说服曹操采纳这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