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秋猎前的一致意见(2 / 2)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首页

终于,时任谏议大夫的褚遂良站出朝班,他朗声道:“陛下,若杀了伏允恐往后难以治理吐谷浑。”

李承乾颔首观察着,文官说话就没有武将这么直接,文官一系先提出了假设,再去考虑后果。

中书侍郎岑文本站出朝班,他手执笏板,朗声道:“陛下,臣以为该杀。”

李承乾收回目光,又想到文官一派就没有武将这么团结。

褚遂良连忙道:“若杀了伏允,其族后人势必要反,好不容易打下的青海说不定又会乱起来。”

程咬金不服气道:“若不杀,如何服众,你在这里信口雌黄,我们战死的将士,被劫掠的凉州乡民如何交代!”

“大将军莫要为了一时意气,罔顾大局。”褚遂良道。

“你个……”程咬金欲骂又止。

褚遂良又道:“臣还听说昨日程家的田庄杀了一头牛!”

“你放屁!”程咬金怒道:“那头牛是自己摔死的。”

“呵呵……臣从未听说过牛会摔死。”

“褚遂良,某家与伱说杀伏允,与牛有什么关系!”

朝堂众人又开始议论了起来,杀牛当然是一件很重大的事,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甚至有些县为了耕地还要互相借用。

眼看越吵越凶,忍无可忍的李世民沉声道:“程咬金,你给朕住嘴!”

大嗓门登时戛然而止,群臣也是低头不语。

说起杀牛,其实父皇和孤乃至弟弟妹妹都吃了牛肉,李承乾依旧站着,将自己想像成木雕,保持就好。

杀不杀伏允另说,杀牛这种事提出来就不太好。

有道是跟着上司立功,不如上司一起闯祸。

至少程咬金做这种事,不论朝臣如何弹劾,父皇都会保着他的,毕竟是当年一起打过仗,一起闯过祸,一起杀牛吃肉的铁哥们。

收到了陛下的眼神,程咬金委屈低头,偃旗息鼓。

李世民看向了站在朝班上的三兄弟,朗声道:“恪儿,你说伏允该杀不该杀。”

听陛下问向了站在朝班前的皇子,众人噤声纷纷将注意力放在了太子,魏王,吴王三个皇子身上。

闻言,李恪连忙行礼道:“父皇,儿臣以为该杀!”

李世民道:“为何该杀?”

“伏允劫掠凉州,祸乱河西走廊,此等罪名自然该杀。”

李世民点头,又道:“青雀,你以为呢?”

李泰也站出朝班,缓缓道:“父皇,儿臣以为不如赐伏允自缢。”

话音落下,朝班上立刻有了几声议论。

李泰原地走了两步,又道:“父皇是天可汗,如今还号令突厥各部,如若父皇下令杀了伏允,势必会落人口舌,可父皇让伏允自缢,一个畏罪自缢的吐谷浑可汗,自然就没人议论了。”

朝堂上有人开始议论,还有人点头。

李承乾甚至隐约听到有人说魏王很聪明,竟然想到了这种办法。

果然,甩锅的事,人人都喜欢。

李世民扶着太阳穴,侧坐着将身体的重心偏向一边,低声道:“太子以为如何呢?”

众文武大臣,齐刷刷将目光放在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如木雕一般的太子身上。

这位太子揣手而立,闭目呼吸平稳,神态平静。

见久久不见回话,李世民沉声道:“太子?”

李恪用小动作稍稍推了推。

李承乾这才缓缓睁开眼,见众多朝臣上百双目光都看向自己,尤其是舅舅长孙无忌,急得眉头都快拧在一起了。

回神瞧了眼父皇,李承乾先是咳了咳嗓子,上前一步道:“是要杀伏允?”

李世民沉着脸没有说话,就差开口问一句:睡醒了?

李承乾又上前两步,再看看身后的一众朝臣,目光尤其是在舅舅身上停留了片刻。

长孙无忌也平静了下来,眼观鼻,鼻观心,垂手而立。

“其实儿臣听了很多,不论是青雀的办法,还是恪的说法,都是不错的。”李承乾点头道:“嗯,很不错。”

李世民闭着眼,眉头又紧皱了几分。

群臣低头,目光看了看太子,又用余光看向了神色极为不悦的陛下,眼看一张脸绷着就要绷不住了。

这太子的回话,怎能如此油滑?

这不是君子之风。

终于,长孙无忌站出朝班,他先是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太子殿下是觉得伏允该杀?”

舅舅故意将话语说得很大,甚至还在殿内回荡了片刻。

李承乾先是作揖道:“不如作个表决,认为伏允不该杀的举手!”

朝班上的文臣武将们纷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而后褚遂良以及几个文臣纷纷举手。

李世民看着这个儿子,只见他又道:“认为他应该自缢的举手。”

这一次举手的人倒是多了。

李承乾扫视朝堂,又停顿片刻,朗声道:“认为伏允该在长安问斩的请举手!”

话音刚落,李恪第一个举手,随后长孙无忌也跟着举手,房玄龄,岑文本,程咬金,秦琼,魏征皆是举手。

李泰缓缓举手。

刚刚主张伏允自缢的魏王都举手了,慢慢地就连刚刚主张不杀伏允的人也举手。

集体带动个人的效应很快就在这一次选择中体现。

太极殿内很安静,李世民看着这个儿子站在举手的群臣之前,阳光刚好照入太极殿的殿门。

太极殿内安静的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再看父皇的神色,李承乾作揖道:“父皇,杀伏允是朝堂文武双方一致通过的意见,其次伏允祸乱河西走廊其罪本就可诛,再者塞外四夷谁敢反对,便是与大唐满朝文武为敌,与大唐天可汗为敌。”

太子的话语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

这项决议肯定是能如此通过,无它,只因集体意识是最强大的。

长孙无忌朗声道:“请陛下降旨,问斩伏允!”

程咬金也朗声道:“请陛下降旨,末将愿手刃此贼!”

房玄龄,岑文本,魏征等人附议,接着越来越多的人请命。

李世民挥袖起身,脸上藏着些许笑意,忍着没表露出来。

而是看着众人以及这个朝班之前的太子,他沉声道:“午时三刻,承天门问斩伏允。”

李承乾作揖道:“父皇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