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红楼与曹先生(2 / 2)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首页

“说是东宫的宫女今日去见了皇后,立政殿的人说那位曹先生就在东宫。”

“果然!果然!”李泰双手背负,继续来回踱步,脚步越来越快,多半是被气得。

这位曹先生到底是何等人物,竟然能写出令人如此牵肠挂肚的故事。

红楼的故事已在后宫中人尽皆知,就连当今陛下也是时常品读。

曹先生就在东宫,东宫什么时候有了这么一号人物。

夜里,李泰咬牙切齿,翻来覆去彻夜难眠。

翌日,早晨,李承乾坐在东宫的寝殿门前,正在刷着牙。

与太子殿下一起刷牙的还有一群宫女。

“殿下,这是什么?”刚刷了牙的宁儿好奇地端着一个物件。

“这是毽子。”李承乾笑道:“会踢毽子吗?”

见宁儿摇头,他当即示范了一遍。

起初宁儿能够笨拙地踢个三两下,毽子便掉落在了地上。

女孩子似乎对踢毽子这种游戏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几次失败之后,她很快就掌握了,动作要领。

而后,宁儿便能踢出各种花样,还与东宫其他的宫女一起踢着毽子。

李承乾从寝殿走到前殿,看着书架上满目琳琅的书。

不多时,宁儿也走到殿下身侧,因踢毽子后脸颊还有些红,关中女孩子的脸果然还是红彤彤的更好看。

李承乾坐下来道:“昨天见过母后之后,可有交代的话语?”

宁儿回道:“皇后说了,既然红楼就是曹先生所写的,那就只能是曹先生所写。”

“嗯,这样也挺好的。”

“殿下也请放心,已和姑娘们都说好了,她们不会将此事说出去,就是不知殿下什么时候再讲红楼的故事?”

李承乾思量片刻,缓缓道:“之后再说吧,今天还有其他事要办。”

宁儿欣喜道:“殿下是要出东宫吗?”

李承乾摇头道:“我想将东宫那几间破落的屋子拆了,多余的木料与石料可以修补一番其他屋子,你们的偏房再设一个炉子,多半要三五天才能完工。”

“嗯,奴婢这就去拆了。”

“我来吧。”

“这种脏活累活让奴婢们来做就好。”

“就当是给我锻炼身体了。”

殿下的命令是一定要听的,就如殿下说过人一定要喝开水,饭前饭后一定要洗手。

东宫的人也一直按照着这个规矩生活着。

用殿下的话来说,在东宫要守规矩,就算是以后不在东宫,走出去之后,也要按照这个规矩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许多益处。

说起离开东宫,宁儿苦涩一笑,作为宫女要去什么地方从来不是她们自己说了算的。

再者说,东宫这一隅小天地,如此地美好,谁又会想着离开,想尽办法要留下来还巴不得。

去哪里去寻殿下这么善良,又待奴婢们好的人。

李承乾带着宫女们开始了修缮计划,姑娘们也看着殿下爬到屋顶,将残破的瓦片拆下来,再将老旧但还完整的好瓦片换上。

这两天红楼的故事戛然而止,也没有后续的故事传出来。

今天,李泰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他打算亲自去东宫问,可到了东宫门口,又举步维艰。

十三岁的李泰穿着一身厚实的衣袄,在东宫外来回踱步走着。

不多时有三个宫女推着木车而来,木车上装着的都是泥沙与砖石。

宫女们见到李泰,一齐欠身行礼。

见状,他连忙问道:“那位曹先生可在东宫?”

“越王殿下说的是哪位曹先生?”

李泰强调道:“就是写红楼的那位。”

两个宫女相互看了一眼,小声道:“曹先生乃是太子宾客,现在殿下正在给曹先生修房子。”

“原来如此。”李泰勉强一笑,有些安慰,又长出了一口气。

眼前的宫女一阵无言。

心中牵挂得紧,李泰又问:“既然是给曹先生修建房子,不知还缺什么?”

“这要问了曹先生才知道。”

李泰不住点头,“那你们快去问,本王就在这里等着。”

“喏。”

宫女推着车,在李泰如炬的目光下走入东宫。

李承乾正与一群宫女一起吃着饭,今天吃的面条,拉面条的手艺有些生疏了,还算是能够应付。

“殿下。”回来的宫女道:“越王殿下就在东宫外。”

“嗯。”李承乾点着头应声,对这番话充耳不闻,又道:“赶紧洗手洗脸,吃饭。”

听到吃饭二字,像是命令一般的话语,却让人心头一暖。

她们又道:“还说如果曹先生需要什么,就与他说。”

李承乾了然点头,吃了碗中的面条,便让宁儿写了一堆所需要的物料。

按说给东宫修房子,拆了旧房子之后,再由母后那边借来的砖石与泥沙,修两个取暖用的炉子,做个暖炕足够。

倒也不是真缺什么。

宁儿让宫女小福将写了物料的布绢交给越王。

李泰站在东宫外,距离东宫还有四五十步得距离,就这么眼巴巴地望着。

小福是个十三岁的丫头,她也是东宫中年龄最小的,因长得有福相,所以叫小福,她走上前将布绢递上,“这是曹先生所需的。”

李泰连忙拿过来,仔细看着,不由得念出声,“米面一石,小羊一头,盐一斗,木料,布绢……”

看罢,又有些犯难,李泰啧舌道:“要的真不少。”

好在这些年父皇赏赐得多,李泰也不是拿不出,再问道:“这些也是用来修房子的吗?”

小福道:“都是曹先生需要的,若越王殿下困难,太子殿下也可以……”

“可以!”李泰当即答应下来,“这就去准备,冒昧多问一句,准备好了这些曹先生就可以接着写红楼了吗?”

小福没有回话,而是一脸很高兴地回去了。

李泰还站在原地,终于回去了,一路上走着他自语道:“想来曹先生一定是个脾性古怪的人。”

大唐继承汉魏,南北两朝与前隋朝。

只不过在这缺少故事书的大唐,为红楼牵肠挂肚的又岂止李泰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