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 盛和衰(2 / 2)我的大唐我的农场首页

“都说说看吧,此事如何解决?”李渊沉声道。

自李唐建国以来,便在有意无意打压世家,这回他们自己将错处递上门来,李渊心情其实还是蛮好的,只是不好表现出来罢了。

“陛下,此事易尔,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依律判处就是!”说话的是博陵崔氏的崔元礼,目前是右晓卫长史。

这可就稀奇了,要知道崔氏和郑氏可是联姻关系,郑善果的母亲就是崔氏女,按说关系这么近,你不帮着说话,也别落井下石呀!

“臣等附议!”

除了郑王两家的,其他家的代表以及大部分大臣,基本上都很赞同崔元礼的话。

“元庆你怎么看?”李渊问道,元庆是郑善果的字,而且郑善果还有刑部尚书的司职呢。

“臣也附议!”郑善果暗叹一口气,不得不表态。

于是这事就这么简单的定下了。

这事看起来复杂,其实也只是地方碍于两大世家的影响力罢了。

唐朝是一个非常轻视商业的朝代,只要你是个商人,有理都要输三分,更何况这事情明显就是这些商人的错。

至于崔氏捅刀那就更好理解了,世家内部也是有竞争的,崔氏身为当今世家之首,自然要想办法保证自己的领先地位。

适当打压其他世家,就在所难免了。

更何况这还是一块大蛋糕,少了人分,自家自然也能分的多些。

经此一事,郑王两家在商业上,基本就不会再有什么大作为,而且族内矛盾也够喝上一壶了。

大城池姑且不说,小城池里,能出来经商的,也不会是什么要紧的族人,好多都是隔了好几代了,只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现在大树护不住他们了,难免心里会有怨恨。

这些短缺的钱财,也多半是要他们自己出的,主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要是都赔完,主家或许只是损失惨重,他们八成要倾家荡产。

这些因素加起来,可以预见,两家一个处理不好,怕是就要退出五姓七望的行列了。

当然世家的根基一直都是土地和人才,商业上的失败虽然会有很大影响,但却是很容易就能翻起来的,只要内部不分崩离析,他们依然还是庞然大物。

这些事,林尘现在可顾不得管,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实际上也根本没放在心上。

最近随着文章的发表,他声望日盛的同时,也是忙的紧。

总有那么些文青病很盛的人,文章读着过瘾,就想同作者交流交流,加之身份地位又有这个条件,那可不就奔着林尘的府邸来了么。

现在又是二月中旬,正是桃红柳绿的时候,渼陂湖也好归云庄也好,都是风景正好的时节,踏春游玩也正是好去处。

难得的李渊父子四人,竟凑在一块,联袂而来,林尘再不愿意,也只好热情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