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一白,李斯和张苍的年纪都很年轻,都在而是上下,正是人生最好的年华,李斯温文尔雅,一身黑色常服举手投足之间隐隐有一种雷霆之气,这就是追求上位的儒家李斯,尽管后来李斯入法家,但依然是儒家在战国时期步入殿堂最高的存在。
另外一位则是一身白色常服,举手投足之间则彰显大家风范,观看两个人的面相,赵括也能够看得出来,李斯更像是善于权谋,而张苍则更像是学者。
只是赵括不知道,这两位都是儒家弟子,又都是师出荀况,这样两位儒家弟子之间能够如何论道?
在战国时期论道往往都是诸子百家不同学术之间的辩论,争辩的都是各自不同的治世理念,彰显自己一家之长,能够博得出人头地。
但同门之间的论道,则极为少见,即便是有也是内部消化,特别是现在荀况在儒家的地位以及在赵国的地位,他的弟子更不应该在这样公众的场合论道,但现在荀况让自己的两位得意门生出现在论道台上,一定有着自己的用意。
“王上,请看那边,此人是上卿荀况最喜欢的弟子,韩国韩非!”
顺着上卿蔡泽手指的方向,赵括看了过去,一名青年才俊跪坐在对面的案几之后,相隔十余米,尽管有着论道台的遮挡,但是赵括还是能看得清楚,韩非年纪要比李斯和张苍小一些,但器宇轩昂一看就不是常人。
没有想到今天自己来到这华夏书院,一次就看到了战国末期叱咤风云的人物,张苍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从他是荀况的最中意的三位得意门生就能感觉到他的不寻常。
而韩非和李斯在后世的名气那可是大的不得了,都是有着经天纬地之才,而且这两个人都改投法家,寻找治国安邦的询问。
此事韩非没有上场,很有可能是因为荀况顾忌到韩非的身份,毕竟韩非是韩国韩王的儿子,尽管不是太子,但毕竟这里是赵国,而且赵王在场。
不过此时赵括的心中已经有了想法,对于这位韩非还是要多多照顾,包括上面的李斯,能为己用最好,不过不能为己用,也不能让他们轻易离开赵国。
其实赵括也没有想到,荀况来到赵国并不是孤身前来,作为儒家的大儒,荀况到哪里不仅仅是他的弟子,几乎所有儒家的儒者都会出现在哪里,成为仅次于孔府的儒家活跃区域。
“各位世子,今日由两位儒家名士,更是华夏书院荀况先生的弟子,儒家名士李斯对阵儒家名士张苍,今日两位儒家名士论道为儒家治国可否。”
司仪在两位之间将两位论道的内容说了出来,治国理正一直都是诸子百家最经常论道的内容,毕竟所有人都有着一个登堂入室的梦想,这一点并不奇怪。
但赵括已经深深感受到,这是儒家在给自己上演一出节目,荀况故意安排的,儒家治国是儒家的思想理念,但在这个战国末期,大争之世,儒家的思想并不适合,不过李斯和韩非可都不是安分儒者。
两个人的论道和赵括想象的基本相同,张苍的主题是儒家可治国,而李斯的论道则有点出乎赵括的预料,原本赵括以为李斯即便是不主张儒家治国,也不会大反其道,而今天李斯竟然大声主张,治国者非法家莫属。
这一点完全出乎赵括的预料,难道这个时候开始李斯就要背离儒家?步入法家?然则在这个时候荀况上演这样一出是对张苍的绝对信任还是对李斯的不了解?赵括不相信荀况后世的荀子会犯错误,一定是对自己弟子张苍的绝对信任。
果不其然,在论道之中,张苍的表现沉稳大方,将儒家的思想完全彰显出来,言语慷慨激昂,但又不失儒家的那种风范。
而李斯的辩论完全将自己置身在法家的位置,可以看得出来在此之前,李斯就已经开始深入研究法家的学问,并且深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