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5章 大明太多奇葩了(2 / 2)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首页

其中最重要的是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三人皆有才干,但互相倾轧。

隆庆之初,徐阶与高拱争权,徐阶借助言官之力,迫使高拱及其同党郭朴黯然离场。

然而,徐阶曾因劝谏朱载坖而得罪不少宦官,张居正也与高拱联手,勾结宦官李芳,逼得徐阶退位,让李春芳当上内阁首辅。

高拱在隆庆三年(1569 年)十二月卷土重来。高拱一心想要报复徐阶,唆使言官上疏抨击徐阶所起草的世宗遗诏是对先帝的污蔑。

又揭露徐阶的三个儿子在故乡为非作歹、子弟奴仆横行霸道、徐家强占数万顷田地、高息放贷谋取暴利欺压百姓等恶行。

自己更是连上《正纲常定国是以仰裨圣政》及《辩大冤明大义以正国法》两疏,其核心要义就是指责徐阶“欺瞒先帝,假传圣旨”,企图将他置于死地。

朱载坖对其上疏嘉奖为“忠悃”,但并未处置徐阶,据说他对此“不甚解”。

隆庆五年五月,李春芳致仕,朱载坖任命高拱为内阁首辅。

他和张居正同心辅政,犹如日月同辉,创造了一系列重大业绩。

朱载坖对内阁辅臣十分宽缓,对于矛盾尖锐、斗争白热化的双方或各方,大多采取平衡调和的态度;对难以留任的人,一般会命有关部门配给盘缠和仆役,保持礼遇。

朱载坖将朝政交给阁臣,自己则深居宫中,纵情声色,即使出宫也不忘游玩,比如他在隆庆二年二月率群臣到天寿山祭陵时,本欲出游再祭祀,经徐阶劝谏才作罢。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不断向国库提取巨额银两以供御用,隆庆四年四月,他命令提出太仓银三十万两到宫中,引发包括首辅李春芳在内的群臣强烈反对,被迫减为十万。

但此后他不听劝谏,继续巨额提取太仓银。

他不仅大兴织造,还派遣太监李佑等人常驻苏杭,负责督促织造和解输业务。

地方官员必须定期向这些太监奉上“常例”,每一批加织,每一次发下新的花样,主管的太监都必得一笔厚赂,否则,必会以“碍妨御用”之名找茬。

当时江南刚经历倭寇之乱,疲惫不堪,工部向其陈述这一状况,强调江南人民“实乃陛下所宜怜也”。

朱载坖却对此置若罔闻,工部又请求按照“原发花样令其督造”,不要增加“续发花样”,朱载坖则以“朕用不可缺”为由,让李佑继续“遵旨织造”。

隆庆四年(1570 年)三月,他传令南京加织缎匹至十余万,又命买绵二万五千斤。

隆庆六年(1572 年)二月,又遣内臣往苏杭织造龙袍、翟服、绒锦、鸾带。

朱载坖登基后,更是沉迷女色。

他在裕王府时还谨小慎微,“姬御甚稀”,即位后就“掖廷充斥”。

即位两年半,就封了十三名妃子,嫔以下的临幸女子更是不计其数。

他每次选宫人啊,都要三百来个,都是十一到十六岁的民间小姑娘。

因为这个,江南那边还搞出了“拉郎配”的风潮。

朱载坖即位后越来越放纵,身体也越来越差,到隆庆五年(1571 年)下半年,他得“色痨”这事儿都快成公开的秘密啦。

隆庆六年(1572 年)正月下旬,朱载坖病魔缠身,手腕上还长了热疮。

稍微康复后,于闰二月十二日上朝,随着钟声悠扬鸣响,文武百官如过江之鲫般鱼贯而入,依次进班站立。

高拱和张居正从内阁走出,沿着北面拾级而上,过了会极门,望见乘舆停放在御路中间。

高拱心生狐疑:“皇上不御座,难道是要去文华殿吗?”

赶紧趋步向前迎去。这时有几名内侍如疾风般疾驰而来,大声传呼宣召阁臣。

待他们二人快步行至乘舆前时,朱载坖已经下了金台,面带怒色而立,诸内侍如群星拱月般环跪于两侧。

看见高拱赶到,朱载坖面色稍霁,上前用力拉住他的衣襟,似乎有话要说。

高拱心有灵犀,立即奏道:“皇上为何发怒,皇上现将何往?”

朱载坖余怒未消地说:“吾不还宫矣。”高拱劝解道:“皇上不还宫,是要去哪里?望皇上还宫为是。”

朱载坖就让高拱送他回宫,路上还亮了亮手腕上的伤疤,嘴里念叨着:“我家祖宗打下这二百年的江山传到今天,有个长寿的皇帝,那可是社稷之福啊。只可惜东宫年纪太小了!”每说一句就叹口气,还不停地使劲捏高拱的手。

高拱一见这情形,忙问:“皇上您洪福齐天,怎么会这么说呢?”

朱载坖嘟囔着说:“有人欺负我。”

高拱赶忙安慰道:“是谁这么大胆,冒犯皇上,咱们老祖宗可有重法,皇上您告诉我,我一定严惩不贷。皇上您病才刚好,可千万别生气,气坏了身子可不好。”

朱载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叹着气说:“好多事都是那些太监搞坏的,先生你哪里知道啊?”

在朱载坖的要求下,高拱一路牵着他的手,把他送回了乾清宫,张居正和随后赶来的成国公朱希忠也一起陪着。

朱载坖进殿后,又把高、张二人叫到他的御前,说:“自古以来皇帝的后事……你们好好商量着办吧。”

中间有两句高拱他们没听清,大概是在交代后事。

出殿后,朱载坖又让太监传话,让高拱在宫里守着别乱跑,高拱便拉上张居正一起留下了,皇上也同意了。

晚上,高、张退至端门外西阙内臣房值宿。

四天后,朱载坖身体有所好转,高、张才回家。

五月二十二日,朱载坖病情加重。

二十五日下午,朱载坖病危,传阁臣高拱、张居正、高仪进乾清宫,领受顾命,辅佐年幼的太子朱翊钧。

此时朱载坖已不省人事,第二天(五月二十六日)卯时就驾崩于乾清宫。

七月初三日,群臣上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庙号穆宗。

九月葬于明昭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