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1章 朱高炽:我只当了九个月皇帝?(2 / 2)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首页

从此,长达1794千米、沟通五大水系、跨越十个维度的大运河迎来了历史上的辉煌期,成为明代都城北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明史》记载:“明成祖肇建北京,转漕东南,水陆兼挽,仍元人之旧,参用海运。逮会通河开,海陆并罢。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三千余里。”

当时,江南漕船沿大运河抵达淮安后,须通过陆路运输翻过河坝,再经淮河抵达清河,既辛苦又花费巨大。陈瑄自淮安城西管家湖起,开凿二十里河渠,命名为清江浦,将湖水导入淮河,并修筑四座闸门,定时启闭,大大节省了挽运之苦。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为标榜文治,命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人,广采天下书籍,分类编辑成书,不厌浩繁。

第二年冬便编成了一部大型类书,朱棣命名为《文献大成》。

但朱棣仍嫌此书简略,又命姚广孝等人重修,自有书契以来,凡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各书无不包罗。

永乐五年(1407年),书成,朱棣赐名《永乐大典》。

这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大型类书。

全书卷,其中仅目录就有16卷,共册,总计约三亿七千万字。

自先秦至明初,所引书七八千种之多,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极为珍贵。

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

明成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朱棣在位期间,一方面严厉整顿和限制佛教,完成了对明代整顿和限制佛教政策的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又大力对之加以提倡和保护。

朱棣对佛教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对他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佛教整顿和限制政策也为后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后,成功地登基为帝,他认为是真武大帝保佑了他。

于是开始史无前例地大修武当,费时十二年之久,在武当山建成了9宫8观,72岩庙等33处大型建筑群。

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还修成39座桥梁,12座亭台,形成了明代诗人洪翼圣所说的“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光,林岫回环画境中”的宏伟景象。

此外,还铺砌了全山的石道,使整个武当山成为一座真武道场。

据说当年武当山最鼎盛时,道士曾达到2万之众。

道观殿阁与山色风光浑然一体,使武当山成为一片幽深神奇的道教世界。

在华夏众多的名山之中,如此大规模地规划和建造雄伟的建筑群,除武当外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朱棣崇奉真武神,大修武当山宫观,扶植武当道教,这是明史和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

……

朱棣这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丝毫不亚于当年的洪武大帝朱元璋。

在对后世子孙所作的功绩方面,朱棣的功绩也是最大的,但质疑声和骂名也是最多的。

当朱棣看完自己未来的人生之后,原本压抑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

“朕确实是造反起家,算不上真命天子,但朕做的一切都问心无愧,死后也有颜面去见祖宗了!”

朱棣这些年承受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人能够感同身受,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扛过来的。

但现在他很放松,那些该放下和不该放下的他都放下了,今后不会再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此刻天幕已经介绍到了大明的第四位皇帝。

第四位皇帝: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

明成祖朱棣长子,母为开国元勋徐达之女仁孝文皇后。

洪武十一年(1378年),生于中都凤阳府。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王世子。

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城。

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

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

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蒙古,朱高炽都以太子的身份监国,朝无废事(朱高炽监国)。

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串通宦侍,阴谋夺嗣。

后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变更换太子之意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

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赦免了明惠宗朱允炆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

调整统治机构,提高阁权,使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重要机构。

洪熙还一改永乐时的暴政,他褒奖直言,虚怀纳谏 。

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

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的延续打下基础。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十二日去世,终年48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之献陵,传位长子朱瞻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