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李延庭不顾邓通他们的反对,换上一副凶狠狠的表情:“现在我爹和方管家都不在,伯府我说了算,谁敢不听,乱棍打死。”语气之冷,犹如千年不化的冰山。
中国酿酒的历史渊源久远,最初起始于商、周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了。自古以来,文人学士多爱饮酒,因;而给酒起了许多雅名,如“金浆”、“琬液”、“琼苏”等,有些直接进入诗中。酒成为文人生活艺术中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酒也不是作为一种单纯的饮料来看待的,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个人性格的“壮胆剂”,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培养和促激人们性格的作用。中国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席”,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从古到今,中国人一向敦于友谊,友人相逢,无论是久别重逢,还是应邀而逢,都要把酒叙情,喝个痛快。中国人把婚礼的筵席称“喜酒”,生了孩子办满月称“满月酒”,重阳节要喝“重阳酒”,端午节要喝“菖蒲酒”,祝捷要喝“庆功酒”,情人喝“交杯酒”,交朋友喝“拜把子”酒,此外,敬神、祭祖、开业等等都要喝酒,酒已成为中国人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酒文化在中国意义重大。市场广,投资成本低,回报却很大。但这些李延庭都不能说,会显得很另类。在这个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表现出一点异常都会跟鬼神挂钩,被那些愚昧的信徒折腾得死去活来。所以,想活命,要先学会闭嘴。不然你就是在跟整个世界为敌。
世界很奇妙,在这个思想禁锢的年代。你跟他讲人权,讲平等,他可能鸟都不鸟你。但你要是上去给他一脚,他反而安安静静听你说话。
李延庭找了把椅子站在上面,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般,发号施令。
“邓通,去花店买新鲜的花卉,不求多,但每一类都买些,尽量凑够一百种。”
“李二,去请一些有经验的酿酒师,不需要他们技艺有多高超,但需要签订保密的协约。”
“张尘,你带人去将后院清理下,本少爷要在那里做酒坊。”
“其他人也一并听好了,谁都不许去通知我爹,要是让我知道谁当了叛徒,本少爷定会让他后悔来到世上。当然,如果做得好,重重有赏。”
“该说的我都说了,大伙各归其位,把手头的事情做好。”
感到李延庭语气不善,邓通等一干家仆唏嘘唏不以,小声议论一阵,也只好乖乖按李延庭的吩咐去做。拿银子采办酿酒的原料去了。
李延庭虽然没有当过什么领导,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吗。学着他看过的历史小说主角说话的方式,装的倒也有模有样。
这样安排是李延庭经过深思熟虑的,前世作为一个职业军人,深知道分工合作和激励斗志的重要,所以把邓通等人分开,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任务,权责分明。不会出现互相推诿的局面,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先是放出狠话威胁一番,再说金钱奖励。一弛一松之间,把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不动声色间就把众人忽悠成他的死忠。不得不说李延庭去搞传销,也是一把好手。
李延庭拿了纸笔,思索着花酒的制作方法。花酒是在果酒的基础上加工合成的,现在市面上还没有出现这种东西,大都以粮食酒为主。而果酒这东西传入中国很多年了,一直不被重视。不是因为其不好喝,只是中原地区根本没有适合种葡萄等热带水果的气候和土壤。而粮食就可以就地取材,制作简单。
我国果酒的酿制起源悠远。汉朝著名外交官张骞出使西域时,就曾从大宛国带回了葡萄酒和酿酒商人;据明代成化年《蓬拢夜话》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益溢发闻数百步。”
况且在这个以土地为安身立命的时代,思想专治异常严格,浪费土地后果是很严重的。没有谁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用大量的土地去种植花卉。是会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买祖宗’的。不像传统的粮食酒,就地取材,简单粗暴,何乐而不为。
.........
一处被花海填充的房间里,李延庭在这里废寝忘食研究花香和酒香融合的问题。这些化学原理,就算放在现在,也没有多少人懂,更何况古代呢。所以没有人可以帮助李延庭解决困难,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他思索着脑海中花酒的配方,一遍又一遍的进行实验。已经两天三夜没有睡觉了,一直靠意志支称着。这样的工作态度让府里的那些工匠钦佩不以,更加买力的做事起来。
房屋外。
邓通来回踱步,脸上布满急切之意。朝门前守着的小厮问道:“少爷还没进食吗?”
“没呢”小厮摇了摇头。
“这么行,我进去劝劝少爷,身子要紧。”
邓通说着就欲冲进去,却被拦住了,看着门房一脸为难,犹豫着退了下来。
正当邓通两难之间,一个身着青衣蓝衫的中年人走了过来,拱了共手,细声道:“邓长随,我们的银子不够了,酒就算酿出来也没办法量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