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3章 物勒工名(1 / 2)传古今记之三国末蚀首页

将诸葛乔安全送回成都,向诸葛亮行了好一番拜父之礼,诸葛亮为他改字伯松,一个“伯”字意味着他将诸葛乔当作自己的长子看待,又指认赵云教他枪术,最后安排好诸葛乔的房间,这事就算定了下来。

司星辰不放心,让胡南去跟诸葛亮说道说道诸葛乔和刘禅的事,胡南就去了,回来时注意到院子里的磨盘上放着一盏纯白色的液体。

“这是什么?”

他端起来一闻,“哇,好香,是牛奶!”

好久没尝过的味道。

“牛奶?我也要尝尝!”

司星辰闻着味道就凑了过来。

中国人喝牛奶,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发展至汉朝,贵族们早已形成了牛奶文化,他们评出当前最好的牛奶产自陕西,再就是河南与山西。

“呵呵呵,这是蜀地农夫最新产的牛奶,送来给刘备品鉴的,我给你们留了些在院子后厨。”司北溟端着一盏军茶倚在庭廊长椅上。

胡南盯着他手中的茶,又看了眼司星辰手中的牛奶,还有面前的磨盘,一个想法忽地冒了出来。

“星辰,去找后厨要点糯米和白糖过来。”

“欸?好哦,你等等。”

司星辰拿来东西,胡南将糯米尽数倒入磨盘磨成粉团,又把茶和牛奶等比例放入杯盏,再加入白糖,又从正在做药的药生尘那里打劫了些甘草过来,用汤匙搅匀静候,最后加入龙和司北溟搓好的“珍珠”——一杯年轻人的快乐源泉就做好啦!

没有习惯,司星辰捧着茶盏一个“吸溜”。

“哇!可以啊!南崽,没想到你还有这手艺!好喝欸!”

司北溟和龙将信将疑地抿了一口,眼光一绽,而后宽心地喝起来。

“哈哈,我以前在奶茶店打过工。”

胡南心满意足地感受着这久违的味道。

“哎,就是没有吸管,这珍珠喝起来不过瘾。”司星辰挑着眉毛,将杯盏在手中左右旋转着,“诶嘿,南崽既然有这么好的手艺,不如给我们的司家酒肆加点副业吧!保证我们司家酒肆的三国分店的年销售额年年翻三番!”

“想多了,没有现代机器,我们得做到累死。”

“你不是学自动化的嘛,造一台啊!”

“电!电啊!没电搞个屁啊!”

胡南敲着司星辰木鱼般的脑袋。

司北溟也吐槽道:“而且哪位古代人喝加白糖的茶啊。”

司星辰悄悄地朝一口接一口的龙努努嘴。

司北溟垮下眉毛,眼珠歪到一边。

“不过我可以教给城中百姓,他们要是喜欢的话就可以自己做了。”胡南放下已然露出底部的碗。

“小心上瘾哦,要是真传开了,不算我们提前将东西出现的时代提前吗?会不会违反历史?药哥就曾说不能把吐司面包传开不是嘛?”

司星辰提醒胡南,胡南伸出食指朝上指了指。

“就算那样,传古估计也会出现什么事情让奶茶传播不开的,比如三年大旱茶叶全部死光光,或者所有的奶牛都嗝屁掉了。”

“那可千万不要啊!”

“所以先让我们享受眼前的快乐吧。”

笃笃——

“进来吧,门没坎上。”

胡南端着食案推门而入,意料之中赵云也在诸葛亮的房中,他们正在讨论军事。

自打赵云上谏后,赵云才发现自己和诸葛亮之间的观念竟然从根源上有着这么大的区别,以至于这段时间他几乎天天要找诸葛亮讨论。

胡南如果在诸葛亮房里没碰见赵云,他还得寻思是不是该带上药生尘去将军府看看他是不是生病了。

不过他们经过“磨合”后知道他们的目的和初心是一致的,只不过实现方法不同。

“子南?你怎么还端着食案?咦惹,这黄不溜秋的是什么东西?”

诸葛亮凑过来看胡南端来的奶茶,眼里掩不住的嫌弃。

他打出生就没见过这么浑浊的茶。

“先生,请注意你的用词,先尝尝再评价好嘛。”

胡南递上准备好的两杯,赵云先接过。

他只尝一口就喊道:“好喝!这是谁做的?既有牛奶的醇厚又有茶的清香,还很润口,这是什么东西?”

“奶茶,我做的,简单来说,就是将牛奶和茶按一定的分量混合到一起。”胡南答道。

诸葛亮闻言也喝了一口,眼中透着惊喜,朝胡南比了一个司星辰教他的点赞大拇指。

“唔,味道甚好,子南可以多做些,让主公和诸位将军尝尝。”

“好。”

胡南笑着应下,好东西就要跨朝代分享啊。

“哈哈,子龙你看,这里面还有糯米团子呢。”

胡南看着他俩的互动直笑,这古代人讨论现代事物的样子真有意思。

“对了先生,我先前说的那个事怎么样?”

胡南正经起来,“让乔儿随阿斗一起同士兵们练剑,这样既能增长他们的能力,又能从小树立他们在军中的威信,最重要的是,这能让主公看到乔儿对阿斗的忠诚,不会因为他生父是大先生而对他生疑。”

诸葛亮神色也认真起来。

“不错,这点确实是亮的忽视,过段时间再将月英接来,她早就在书信说想见乔儿了,彼时就让月英和子龙的夫人同住吧,前方军情危机时不至于伤到她们,子龙你觉得如何?”

“当然好,那云的夫人也可同诸葛夫人一起研习榫卯之法了,云夫人也想诸葛夫人甚久。”

赵云粲然一笑。

“哈哈哈,啊,说到榫卯之法,子南,除了枫叶,你可还有相熟的风柳堂之人?”

“只有上次先生拜托我们做素车时见过一位风柳堂的掌柜,还算熟悉,孔明有事要找他们?”

胡南坐直了身体,诸葛亮也摆正了姿态。

“嗯,最近亮想引水造渠、改盐井以制造更多的商盐。

现在盐价高昂,城中的百姓难以负担,北溟心善,变卖了大量珍海阁的宝物去购买商盐再分发给成都百姓。

但长此以往,即便是六大商也耗不起啊,所以亮想邀请一位风柳堂懂得建筑造物之人和亮一起研究盐井的改良。”

“这样啊。”胡南的脑海中飘过一缕白色的发尾,“或许那位掌柜可以一试?”

“如果子南没有别的人选,那就请他来吧。”诸葛亮指向摆在卧榻旁的素车,“你看看那上面刻的东西。”

“嗯?”

胡南起身向素车走去,赵云也因为好奇过来一起看。

胡南和赵云围着素车转了一圈,两个征战多年的将军什么也没有发现。

诸葛亮又说道:“坐上去。”

胡南听话地坐到素车上,手很自然地搭在扶手上,就这手一握,他立马感觉到扶手的下方凹凸不平。

“有凹刻!”

胡南立马翻身蹲下来,房间内光线太暗,扶手下方看不清,赵云顿时会意端来床柜上的蜡烛,往扶手下一照。

这一照,胡南看到扶手下用标准的隶书龙飞凤舞的刻着三个字——千张弓!

千张弓?

是一个人名吗?

他是谁?

就在此时,一阵剧烈的头痛袭来,胡南差点摔到地上,一股无来由的哀伤涌上心头。

“子南?”

“我没事,快看字。”

胡南止住了赵云和诸葛亮的搀扶,指了指扶手。

赵云看完惊叹:“竟然把名字刻在扶手下,这除了孔明谁能发现?难道他是故意只让孔明看到吗?”

胡南忍住逐渐消散的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