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4章 杨一清(2 / 2)大明第一莽夫首页

徐天赐低声提醒道:“侯爷,自早朝以后,那位就来了东官厅大营,似乎在等着您!”

听到这话,汤昊心中一动,随即快快步走进了帅帐。

只见杨一清正高坐在主位上面,然后津津有味地看着汤昊的闲暇之作。

“杨一清,你要脸不要?”

汤昊一阵脸红发烫,上前劈手将那些手稿给夺了回来。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这家伙如此不要脸,随意翻看别人的东西,真没素质!

杨一清似笑非笑地看着汤昊,原本冷峻面容之上也罕见地浮现出了古怪笑容。

“《霸道帝王爱上我?”

“《论小皇帝的养成日记?”

“中山侯,原来你竟是……”

“闭嘴!”汤昊怒了,“你再多说一个字,老子劈了你!”

这些手稿,本是汤昊基于《帝鉴图说的经验,结合后世那些名著网文,想要给小皇帝安排一些“课后读物”,顺便掺杂一些私货进去,尽快帮助朱厚照成长!

结果汤昊那是万万没想到,杨一清这混账如此没有素质,如此不当人子!

饶是厚脸皮的汤昊,现在一张老脸也有些挂不住了。

面对中山侯的暴力威胁,杨一清也不得不重视,因为这个莽夫发起狂来,别说他杨一清略懂拳脚了,十个杨一清都打不过他。

“汤侯,那本《帝鉴图说的复刻本,老夫也曾经看过,怎么与你这些手稿不太相符嘛!”

汤昊额头青筋暴起,抓起一旁的椅子就想杀人。

杨一清见状立刻变了脸色,急忙道:“玩笑话玩笑话,不提了不提了。”

确认这厮是真怕了,汤昊这才默默放下了椅子。

“你故意在这儿等我,就是为了让我揍你一顿?”

听到这话,杨一清嘴角抽搐,到底是见识了中山侯的凶狂蛮横。

沉默了片刻之后,杨一清主动开了口。

“汤侯,你也知道那李兆蕃是冤枉的。”

“老夫认真追查过倭国副使刺杀案,不过是你向倭国、向湖广乡党发难故意炮制出的借口罢了。”

“刺杀一事本就是莫须有,李兆蕃等人已经含冤入狱了一次,现在汤侯难道还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含冤入狱第二次,甚至为此丢掉性命吗?”

他竟是为了李兆蕃而来?

汤昊略显诧异地看着这位名臣,一时间摸不透这人的想法。

“先前在朝堂之上,你也同意割裂李东阳的权柄,为何现在又要……”

“李东阳是李东阳,杨一清是杨一清,李兆蕃是李兆蕃!”

杨一清叹了口气,道:“诚然,我曾与李东阳和刘大夏同窗进学,步入仕途之后也一直受到他二人的举荐提携之恩,这是事实,无可争辩!”

“但是我杨一清为官至今,从未因私废公,更未曾做过任何损害国利违背本心的事情!”

“朝堂之上,割裂李东阳权柄,这是大势所趋,但并不代表着我就支持你那些谋划!”

杨一清神情凝重地看着汤昊,语气变得异常严厉。

“你与李东阳之间的争斗,老夫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你为何要将李兆蕃这个无辜之人卷入其中,用他的性命逼迫李东阳主动开口请辞呢?”

“难道人命在你汤昊眼中就那么不值钱吗?还是说你这位中山侯果真如同传闻那般心狠手辣,嗜杀成性?”

汤昊闻言忍不住嗤笑了一声,也不急着争辩,而是反问了杨一清一个问题。

“你知道许进老母是怎么死的吗?”

杨一清闻言一怔,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一片!

“你的意思是……李东阳所为?”

汤昊没有回答,而是详细叙述了一遍许进老母被害一案。

杨一清听得怔怔出神,最后有些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如果汤昊说的都是真的,那傻子都看得出来,许进老母被害一案疑点重重,分明就是有人故意要取她的性命,然后逼迫她这个身为兵部尚书的儿子许进回家丁忧守丧!

李东阳啊李东阳,你何以做到如此地步啊!

“现在明白了吗?”

“先坏规矩的人,不是我汤昊,而是他李东阳!”

“他能为了目的害人老母,那我为何不可废了他儿子?”

“再者李东阳先前在朝堂之上的表现,你也不是没有看在眼里,他根本就不在乎李兆蕃的生死,他真正在乎的是自己的权势地位!”

“杨一清,李东阳确实跟你不同,他是一个纯粹的政客,一切以权势利益为先,任何人都可以舍弃,任何东西都可以放弃,这就是他李东阳!”

杨一清没有回答,正是始终闭紧双眼。

他在思考,为什么昔日满腔热忱的同窗好友,如今会变得如此不堪入目?

当年他杨一清与李东阳、刘大夏同窗进学,曾经不止一次地饮酒赋诗,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述说着自己的政治抱负!

三人之中,也以李东阳仕途最为顺畅,选庶吉士入翰林院,再到东宫成为太子近臣,然后又入内阁成为大学士,可谓青云直上。

而刘大夏也是不遑多让,宦海没有沉只有浮,靠着两次藏匿事件声名大噪,又在杨溥的政治余荫下青云直上,身居中枢要职,深受弘治皇帝器重信任,更是被誉为“弘治君子”。

他们二人,到底是什么时候……堕落的呢?

还是说从一开始,他们就受制于背后的宗族势力?

杨一清不得而知,也不愿去想。

他已经不想再理会这些蝇营狗苟,腌臜丑事了。

杨一清陡然睁开眼睛,目光锐利地看向汤昊。

“还有一件事情!”

“你离京之时带走了一万战兵,可最后回京的却只有五千余名战兵,除去那三千四卫禁兵不谈,还有四千战兵呢?”

“汤昊,京军战兵不是你的私军,你又敢无诏调兵?!”

说到最后,杨一清语气已经异常严厉!

因为这消失的四千战兵,分明就是被这个中山侯给留在了海外。

但是兵部里面并没有任何相关文书,这也就意味着汤昊再次绕过了兵部调遣战兵,这是杨一清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

他虽然刚正不阿,一心为国,但毕竟是文臣出身,自然不可能会眼睁睁地看着汤昊攫取权势不断坐大!

汤昊直视着杨一清的锐利眼神,冷笑道:“谁告诉你本侯是无诏调兵?”

“那四千战兵的去向,本侯是奉了陛下旨意行事,你想要知道自己去问陛下就行了!”

杨一清脸色一变,他没想到汤昊和皇帝陛下当真在海外谋划着什么,而且满朝文武竟然全然不知,这未免也太恐怖了些!

“汤侯,你要清楚,不管你们在谋划什么,战兵调度都瞒不过文臣缙绅,我们迟早会知道的,而且光凭你们也根本养不起这么多的战兵,何必如此……”

汤昊挥了挥手,不耐烦地打断了杨一清出言。

“这就是你跟我之间的区别了。”

“你我二人都想要中兴大明,都想要看到大明繁荣富强!”

“但是你杨一清终究是无法摆脱士绅缙绅的钳制,只能竭尽全力地在国家大义和家族私情里面周旋。”

“可我汤昊背后没有宗族,就算是那汤氏我也丝毫不予理会,因此我可以竭尽全力地发展大明!”

诸如杨一清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并非是不想为国尽忠,可他们背后却站着一个个的宗族士族。

宗族给你吃给你穿,供你读书参加科考,最后你步入仕途了,那总得回馈一下宗族这些年来的付出吧?

怎么回馈宗族?

无非就是侵占国利、兼并田地那一套罢了。

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整个群体!

杨一清正是受限于此,终身都在这怪圈里面挣扎打转!

眼见杨一清脸色苍白,整个人都有些神情恍惚,汤昊有些于心不忍,到底还是开了口。

“其实也没有谋划什么,就是占了一个济州马场罢了。”

“济州马场?”杨一清一愣,随即失声道:“那不是李氏朝鲜的吗?”

“不,现在是我大明的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