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章 凉拌萝卜皮(1 / 2)两颗卤蛋,有了系统咱就图这个?首页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

老周淡定地观察了一下小店。

应该不会是老板升级了厨艺吧?

不会。

否则老板不会不打出更惹眼的招牌,店里的食客也不会只有这么几位。

不是面的原因?

那就是自己的原因喽?

难道我换了行头,理了发型,这面就都会变得好吃几层不成?

自己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老周仔细想了想——饱了。

自己是吃饱了之后,才来吃的这碗板面。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以前老周来吃板面的时候,都是刚刚睡醒,距离上一次吃饭,可能已经过去了二三十个小时。

老周就像一只刚刚结束冬眠的狗熊,恨不得把面条一整碗倒进胃里。

而现在,老周距离上一顿饭,刚刚过去四个小时。

而且,上一顿饭是包括了两碗米饭和三荤一素的。

也就是说,此时的老周,以老周自己为参照物的话,他现在还没有感觉到饿。

这时端给老周一碗面,老周能吃到的,全是食物的味道,他能有更多的感觉细胞参与品味这碗面。

而不像以前,吃到的全是能量摄入的满足感。

这应该是两种层次的满足吧。

哪种更高,老周说不好。

但,很显然,哪种更有必要。

大部分人,是为了有力气赚钱才吃饭。

他们的一日三餐只是因为生理习惯,不得不吃。

到底是谁规定的,每天要吃三顿饭的?

也许是从猿猴开始,就延续了三四个小时完成一次消化的生理习惯。

要是远古先贤们,从那时候就开始倡导一天一餐呢?

粮食的需求少了一多半,是不是那些灾年饥馑也就不会发生了。

老周自己就是实例,可以确保一天一顿没啥问题,饿不坏。

总之一句话,没劲儿了就睡觉,别跟自己较劲。

但是,那样的话,庄稼地里的活儿,也就干不完了吧,粮食也就会减产吧,就养不活这么多人了。

不对,庄稼地里的活儿,可不像在写字楼里上班,每天要十几个小时聚精会神。

而且在古时候,农事要更简单,除了春种秋收的农忙时节,其它时候一天一餐应该没啥问题。

可要真是这样,除了基本的田间劳作,就没有多余的能量和人力,供统治者抽走征伐了。

古时全民都是农民,大家一天一餐,自己家门口的那块地都种不完,为啥还要去抢别国的土地?

所以,只要一天一餐,就能息兵止战了?

如此世界和平的神器,先贤们竟然没有想到?

那人类的发展进程也就会降速到如今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那岂不是当下才到了春秋时期。

我们的先贤倡导一日一餐,可其它国家的人们,也会同步执行吗?

不会。

他们肯定仍是醒了就饿,饿了就吃的一日三餐。

他们的发展速度也就不会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