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皇帝颔首,一边喝参汤一边说大元还是有忠烈之臣,他叫别杀那些从鄂州逃回来的军将,让他们立功赎罪。
董宰辅马上领旨。
这厮很清楚,这个时候可不能轻易杀了逃回去的官员和军将,否则战端再起,江北的这些人晓得回去是死路一条,那还不如战场起义,直接投降宋军还能保住性命。
因为,最近宋庭公开在报纸、传单上颁布禁卫军战场纪律,第一条就是优待俘虏,严禁屠杀俘虏。
那些报章、传单被行脚的商人带到元庭各地,也带进了帝都。宋庭还要重用起义投诚人员,大小官员都十分惊讶,朝堂上下早已议论纷纷。
董宰辅听到不少消息,不只是汉人官吏军将,甚至很多草原人都十分欣喜呐。
他们宋庭和元庭就是不一样,宋庭讲人人平等,没有把国人分级分类,没有哪种人高一等的说法。
元庭的军将肆意杀俘,宋庭不许,不光是不许杀死俘虏,还要发给盘缠准许回家,这个待遇在元庭这边绝对没有。
现在,宋庭又明确颁布投诚者只要一心做事就重用的规定,等于是在向元庭的官吏大喊:“来呀,投诚过来呀,这里一样有饭吃,有好日子过。”
如此,谁还怕投降不投降呢。
董宰辅小心的给呼皇帝奏报宋军动作太快,朝廷的训令才过淮河,那边的战事已经结束,请求皇上治罪。
这厮已经说清楚了,不是他调度无方,还治个铲铲的罪。
呼毕力放下小金碗咳嗽两声说宋军的军力暴涨,朕看不明白,这仗不能再打了,着人去和宋庭谈谈。
谈谈,谈啥?
肯定是谈和。
这事儿董宰辅早就想干了。
这厮是铁杆汉奸,深知宋庭官的弯弯绕,文官都不希望武将功劳巨大盖过他们,不希望打仗,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
谈和自然是大好事。
但这厮不敢说出来,他佯装没听明白,疑惑的看着呼毕力。
因为,这是元庭国策的重大转变,过去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挡的硬拼,都是元庭占便宜。
现在眼看要打不赢了,去和宋庭谈和,需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
太子儿深受汉学熏陶,也知道当下谈和是上策,至少可以拖延时间,为大元多争取一些决战的准备空间。
但他也不敢说出来,佯装不解的看着他老子。
呼毕力叹息一声说沧海桑田,大元技不如人啦。自打崖山海战以来,五年了,宋军在战场节节胜利,似乎就没有败过。
然我大元王师却是一败再败,先退出广南西路,再退出西蜀,又退出江南,如今宋庭占据江陵、鄂州,大有挺近我大元腹地的态势。而我们的防御显然不足。
谈,去和宋庭谈和。忽必烈一字一句的拍板。
太子儿和董宰辅领旨告退。
两人回到公事房,太子儿已经监国,坐在上位询问董宰辅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