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始意识到,张廷玉的提议不仅有助于缓解满汉之间的矛盾,更能加强中央集权,稳固自己的统治。
“你的提议很好,朕会考虑的。”乾隆最终开口说道,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赞许。
张廷玉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提议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他深深鞠了一躬,然后缓缓退出了御书房。
乾隆望着张廷玉离去的背影,心中却是百感交集。
自己对汉人的偏见正在慢慢改变,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像张廷玉这样的汉官。
他们用自己的忠诚和智慧,为大清帝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日子一天天过去,乾隆的心情也逐渐平静了下来。
他开始更多地倾听汉官的意见,也更加重视汉族文化的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满汉一家,天下一统。
而在御书房中,乾隆皇帝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
他知道,自己的帝国需要的不仅仅是武力和权谋,更需要的是文化的融合和心灵的沟通。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件事情打破了乾隆皇帝原本的计划。
那就是他发现很多八旗子弟,开始与汉人通婚,不仅如此甚至移居到汉人居住的地方,许多人甚至连满语都不会说了。
这无疑是一个很危险的现信号,毕竟以小宗御大国,是最有力的支撑。
要是连这一支武装力量也开始沦丧,那么爱新觉罗一族在中原大地上,就将失去真正可以值得信任的力量。
乾隆皇帝的眉宇间蹙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的目光从御书房的雕花窗棂中透出,投向了远处连绵的宫殿。
满族八旗子弟与汉人通婚,甚至放弃满语,这不仅仅是文化的融合,更是身份认同的模糊,是对他统治根基的潜在威胁。
一日,乾隆在御园中漫步,偶然听到了几位八旗少年用流利的汉语交谈,他们对于满文经典知之甚少,却对汉诗宋词津津乐道。
乾隆心中不禁生出了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既欣赏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又担忧族群特性的逐渐消失。
那日夜晚,乾隆召见了他的亲信大臣和珅,与其商议对策。
和珅是个精明的人,他知道皇帝的心思,便提议设立特别的学校,专门教授八旗子弟满族的语言和文化,以此来强化他们的族群意识。
乾隆沉吟片刻,觉得此法可行,但他更希望能找到一种既能保留满族特色,又能促进满汉融合的方法。
他决定亲自走访民间,了解百姓的真实想法。
换上便装,乾隆带着几名亲信侍卫,悄然来到了京城的街头巷尾。
他看到了满汉百姓和睦相处的场景,也看到了许多满族青年已经完全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之中。
他们在茶馆里谈笑风生,用汉语讨论着生意和政治,甚至在戏园子里,他们对京剧的热爱远超过了对满族传统戏剧的喜爱。
乾隆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他开始质疑自己的初衷,是否应该坚持维护一个正在消逝的身份?
还是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让满汉文化彻底融合?
就在这时,一名年轻的满族贵族在街上与汉人发生了争执,原因竟是因为那位贵族不会说汉语,而周围的人都听不懂他的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