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承思说道:“俞志凌本就是钱塘有名的才子,当年也算声名在外,虽然考题刁钻,但他答出也不算意外,但你阿翁就成了众矢之的,因为他和俞志凌交往密切,所以连带着俞志凌也遭受怀疑。俞志凌因此和你阿翁反目,认为他心生嫉妒,拿试题加以陷害。这桩科场舞弊案,在当年京师闹得非常大,全城士子游街抗议,震动朝廷,官家令大理寺介入审讯,你阿翁抗刑不过,交代了他从苏家取得试题的经过,即便他没有买题,但他商贾的身份,以及切实获利的事实,根本逃脱不了罪责。面对当时巨大的舆论压力,朝廷将所有涉案人员全部入罪,你阿翁和俞志凌被判充军塞外,终生不得返乡,俞、柳两家后人,永世剥夺科考资格。柳家声誉扫地,生意也一落千丈,整个家族分崩离析,走的走,散的散,如今只剩我这一脉还在钱塘,近些年生意才好转起来。至于苏老先生,虽然贵为天子座师,但当年科场案影响实在太大,为了以示公正,朝廷不得不将苏家贬谪塞北,直到老先生病故后,崔侍郎从中周旋,才得以返京。”
陈利终于明白了:“难怪那俞雁秋这么恨你们柳家,这么看来,当年俞志凌确实是挺无辜的,无端被卷入科场案……”
柳承思点头道:“家父生前最愧对的人,就是这位好友,所以在遗书中千叮万嘱,一定要找到俞家后人,善待之。十几年来,我屡次托人去塞北搜寻,却始终不得讯息,有传言说是被党项人打草谷掳掠而走,但具体如何,已不得而知,或许也已客死他乡……”
柳笑侬问道:“当年阿翁真的不知道这是试题吗?”
柳承思说道:“起初我也以为是你阿翁羞于启齿,不肯承认,但他至死都不承认买题,而且在遗书中多次陈词,以表清白,我想他当年或许真的不知实情,但即便知道真相,又能如何,人都死了几十年了。”
陈利揣测道:“有没有可能是苏愈当年的政敌下的暗套,正好牵连了俞柳两家。”
柳承思摇了摇头:“苏老先生从不朋党,也不结私,当年即便身陷科场案,但也没有官员落井下石,相反不断有大员为他求情。”
“那或者是他挡了别人的升迁,出于私利下的暗手,我们可以这么考虑,苏愈倒台后,谁是获利最大的人?”
柳承思皱紧了眉头,想到了一个人,但话到嘴边,却又摇了摇头:“在家父的书信中倒有提及过,当年进京赴考,礼部侍郎葛文泓对他多有青睐,不过也没给过什么指点,倒不能无端怀疑人家。”
柳笑侬也说道:“葛老可是本朝大儒,担任礼部尚书二十余年,从无差池,也无非议,前几年才从朝廷致仕回江宁,在士林中声望很高,断不会行此龌龊之事。”
“葛文泓?葛老?”陈利好像哪里听过,但拧着眉头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