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的模样,倒不像是贪官。”
“嗨,哪个贪官会把贪官两个字写在脸。”
“……”
在一阵议论声过后,包拯这才伸手示意大家安静,提高嗓音道:
“各位父老乡亲,本府包拯,受皇命,下承民意,忝掌开封府。”
“如今开封府正审理一桩冤案,被告之人乃是当朝太尉高俅的公子高衙内。”
“经本府调查,高衙内乃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平日横行乡里,欺男霸女,鱼肉百姓。”
“如今,本府通告各位的目的,就是为了体百姓沉冤昭雪。但凡有冤者,尽可击鼓鸣冤,本府定会替各位做主。”
听着包拯这番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演说,百姓不由得一阵热血沸腾。
但转念一想,不免又耿耿于怀,心生疑惑。
私下里又开始窃窃私语,这是不是真的啊?世界真的有这样的好官?
就在这时,人群中响起质问声:
“大老爷,你说的可是真的,您不会骗咱们这些贱民吧?”
见有人提出质疑,其他人胆子也不由大了起来,很快质问声便接踵而至:
“就是啊!就算大老爷您真是个好官,可那高衙内可是太尉大人的儿子,你断得了他的案子吗?”
“大老爷,您的话我们信了。大伙知道您是个好官,是咱们老百姓的希望,犯不着为了我们这些贱民把您给搭进去了。”
包拯任也有几个月的光景了,百姓多多少少还是听说过他的名声。
这样的好官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了,有个三长两短,他们这些贱民就真没什么指望了。
没有一个百姓希望包拯受牵连。
听着百姓这番心声,包拯心里说不出的感动。
在这个时候,百姓竟还在替他着想。
不得不说,他们真的太淳朴,也太善良了。
“各位父老的心意,包拯心领了。”
“不过,包拯身为父母官,替百姓排忧解难是包拯的职责所在。”
“请各位父老乡亲放心,若不能惩办高衙内,本府自愿摘下头顶乌纱,以谢天下!”
有了包拯这一番鼓舞,百姓登时信心大振,纷纷说道:
“大老爷都这么说了,咱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一名六旬老者率先走出来,佝偻着身躯,一瘸一拐走到鼓旁,拿起鼓槌,咚咚咚敲响鸣冤鼓。
沉闷的鼓声仿佛夹着无尽冤屈。
紧接着,陆陆续续有人站出来击鼓鸣冤。
包拯见状,心里不由一喜,与公孙策对视一眼,道:“公孙先生,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