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4章 坏消息,此生研究不来(1 / 2)这个盲人他不瞎首页

关于自己的眼睛的事风还明是一点都不操心,反正又不影响生活,还是着眼当下比较重要。

周日,一个美好的假期,风还明坐在床上掐表训练自己的心跳。

心跳一分钟跳五十次可真不好把握,心跳加速模拟也真不好模拟,但多加练习还是能抓到诀窍的。风还明的诀窍就是,交给七弦控制。

既然本体意识难以短时间内学会稳定控制每一分钟的心跳同时控制其他动作,那就先不学了呗。只留心跳给七弦控制,其他的他自己来,这不就解决了。

要练以后再练,先应付过去再说。

星期一,新的一周开始了,叶元霜没想到送走风还明后还能迎来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三个硬茬。

开学第一课,叶元霜像以往一样开始教搓灵线,周晟之、刘博和王炜由于见识过风还明的十四线同出且风还明事先给他们放过经验,于是三人就有样学样的开始操作多线同搓。

周晟之叠加到七个旋涡就停下来,刘博和王炜也是。嗯,三个人都是七线。(粤语此处一语双关)

操场上的灵气顿时被他们三人席卷而去,叶元霜惊得自己给自己掐人中,噢,这熟悉的心脏骤停的感觉。她一看学生信息表,得,跟风还明同寝室。只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叶元霜: (╥﹏╥)这劳苦的命什么时候才能得救哇。

另一边,风还明开始上第一堂“从零开始学药理”。李倾辞顾着上课没办法观察风还明,所以她专门找了自己的大徒弟坐在风还明旁边观察。

李倾辞是快退休的年纪了,她大徒弟的年纪也不算小了。二十多岁,男,母单solo,目前在李倾辞手下进修。

风还明认真上课记笔记,大徒弟认真听风还明的心跳,然后越听越陷入自我怀疑。因为风还明的心跳着实过于标准,可以说每分钟都是跳50下,只有在李倾辞说到要提问时才会变成每分钟跳70下左右。

大徒弟:(′`;)这……这么标准的吗?这么标准真的可以吗?

大徒弟孙苏木是个干干净净的乖乖男生,满眼只有医学知识,认真学习到月老给他牵钢丝他都能硬生生掰断的程度。这令无数觊觎他的人类潸然泪下。

看到风还明他就想起当初的自己。唉,那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岁月啊,孙苏木有点怀念当初精力充沛的自己了。

风还明在感应视角里看到孙苏木记的笔记,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让七弦灵活变动起来。

孙苏木听着听着,发现风还明的心率开始有所变化了。果然,刚刚的标准只是个偶然。

可是,心率正常之后,这个脉搏又不对劲了。

孙苏木学的是: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孙苏木发现他现在知不了一点。乱,实在是太乱了,完全就是没有规律的。难怪李倾辞说这个人的心跳、脉搏都不像人。这个人的存在简直颠覆了所有的脉诊理论,把所有脉搏种类都混杂在一起。

七弦表示他已经尽力了,虽然本体已经在看书学习了,但是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他真的不知道脉搏要怎样才算正常。

风还明看的书上说,正常脉搏的形象特征是:寸、关、尺三部皆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至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钟(普通成年人),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尺部沉取有一定的力量,并随生理活动、气候、季节和环境等的不同而有相应变化。

古人将正常脉象的特点概括称为“有胃”“有神”“有根”。举个例子,“有胃”即脉有胃气。脉有胃气的表现是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的感觉。

你就说吧,这么抽象,他风还明能有什么办法?区分“寸、关、尺”三个部分就已经很过分了,还有什么“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一致”?什么“从容、徐和、软滑”?

学不来一点,他风还明摆烂了,保持心率正常已经尽力了,脉搏就爱咋咋地吧,难不成你李倾辞还能把我拉去切片研究?

孙苏木记笔记记得焦头烂额,短短一节课就已经记完了一本本子,转而拿出手机疯狂打字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