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门下可否有墨家之人,或者,你是否认识墨家的重要人物?”赢烨急切地询问。
扶苏微愣一下,然后看着赢烨正色答道:“七弟,我确实认识墨家的重要人物,但他们绝对不愿意见你,更不会为你所用。”
“哦?”赢烨颇感惊讶,什么样的人能让扶苏如此肯定地下此断言,但他仍追问原因。
“这是为何?”
“况且,你可知晓,即便是父皇,对待六国显贵也是礼尚往来,即使这次事件闹大,也不见得父皇会亲自出手,你如此行事,岂能赢得百家之心呢?”
“那按照兄长的看法?”赢烨嘴角微微扬,流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
扶苏坚定地回应:“依我之见,放下此事,妥善安抚六国贵族,缓和双方关系,唯有这样,百家才可能对你有所改观,进而为你所用。”
看着仍然保持着那种似笑非笑表情的赢烨,扶苏略作停顿后,继续阐述道:“至于处置六国勋贵的事宜,我认为应交由父皇定夺,毕竟父皇处理这类问题更为恰当周到。”
听着这一番分析,赢烨虽面带笑容,内心却满是无奈哀叹。此刻他终于明白为何嬴政会选择他来监国。
扶苏的性情过于温厚,而这份温厚往往意味着他的意志容易受他人影响,尤其是在他接纳了许多六国旧臣为门客之后,更容易被左右立场。
今日扶苏这番话,表面看似在帮助解决与墨家的矛盾,实则是在替滞留在咸阳的六国勋贵求情。
恳求能对他们网开一面,因为一旦赢烨动手,必将毫不留情。
甚至有可能,今天这番说辞背后,正是那些门客出谋划策的结果。
若非如此,以扶苏一贯就事论事的性格,绝不会将话题引向六国勋贵。
尽管赢烨深知百家与六国旧勋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坚信百家并不会为了六国旧勋贵而公然与大秦决裂。
“兄长,无需再劝,六国勋贵必死无疑!”
-
倘若有人告诉赢烨,六国绝对没有反叛之心,从内到外都对大秦忠心耿耿,赢烨定会毫不犹豫地反驳对方。
一个国家灭亡了,亲人遭难了,你说心中毫无恨意,谁能相信?
即使是儒家先贤孔子,也不敢说出这样的话语,否则就意味着背叛。
无需敌人动手,
因此,六国贵族不可能真心臣服于大秦,他们臣服的是大秦的强大武力,一旦大秦武力衰退,必然遭到反扑。
对于这样的隐患,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