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章 德雷克(2 / 2)超能机甲师首页

“基本部分应该就这样了。”张志豪再次扫视部件清单,确认自己没有遗漏任何东西,“武器方面稍后再看。”

首先,他需要把基础部分拼装起来。

首先,他要对内部骨架进行调整以适应迅猛龙腿的设计。如果要做到完美,他会利用《机甲设计师系统》的各种工具重新布局某些机械组件,以实现侧向连接。然而,他的通讯设备已被禁用,就算没有被禁用,公开使用该系统也是不明智之举。

因此,他使用主办方提供给每位参赛者的基础设计程序,做出了粗犷而大胆的改动。他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应急修复技术技能,在腿部和下部躯干之间进行了某种拼凑式的连接。这比预计花费的时间多了一些,但当他完成后,在模拟器中,腿部看起来运行得还算可以,尽管动力转换损失比预期要高一些。

尽管如此,张志豪还是耸了耸肩,忽略了这些损失,转而关注他所取得的优势。只要能够实现多功能工作马机型甲的构想,牺牲就是值得的。

“只不过这台机甲完成设计后,可能会像一匹非常奇怪的马。”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他小心翼翼地将引擎、动力反应堆以及驾驶舱整合进躯干内。在加入诸如储能单元等其他小部件后,他将躯干与改造过的迅猛龙腿相连。平衡上有些偏移,但张志豪决定先将四肢组装完毕后再来调整。

在麻烦的腿部之后,将头部与躯干连接就变得轻而易举了。张志豪只是对标准的人形头部做了些微调,以便容纳大猩猩型传感器。

手臂的安装则需要一点工夫,虽不像腿部那样极端,但手臂原本设计用于配合不同的胸廓形状,所以张志豪不得不削去并平整一些部位,以便将不匹配的部分硬生生拼接在一起。

主办方提供的设计软件封锁了许多高级功能,但它确实自动化了许多最耗时且琐碎的工作,这些工作并不能真正展现设计师们在此过程中的优势。强大的处理器自动按照行业标准布置电源线缆和管道。

之后,设计师们可以花时间调整它们的位置以优化布局,在张志豪的情况下,他不得不重做腰部至腿部之间大部分电缆线路,因为标准软件在试图连接两个不兼容组件时出现了混淆。

当四肢和内部结构装配完成后,只剩下了四个小时。

这台机甲勉强具备一台完整机器的基本条件,但仅凭目前的状态肯定无法通过障碍测试。

接下来轮到飞行系统的安装,张志豪希望他的机甲具备一定的移动性以增加战术选择,但他不希望翅膀过于突出,给机甲带来过大的负担。

于是,他果断地切除了翅膀的主要部分,尤其是那些远离背部伸展过远的部分,这样一来,飞行系统显得有些裁剪过度。

“我削减了超过60%的部件,但仍保留了30%的推进力。”

这个比例相当慷慨,得益于制造商在这方面的考量。大多数失去如此长度的翅膀只能提供足够的飞行能力让机甲实现受控降落。

张志豪剩下的翅膀并不强大,但却提供了足够的穿梭速度,当然他不能指望这些翅膀能让机甲飞得很高。

将翅膀与躯干相连并没有太大困难,尽管躯干并非专为飞行设计,但仍然配备了所有模块化接口,使得两部分之间的融合变得相对容易。相比于较大且较重的躯干,飞行系统看上去紧凑得多,而这正是他追求的效果。翅膀越小,就越能在战斗中保持完整。

“这家伙看起来有点像一条龙和一个人类结合体生下的产物。”

迅猛龙腿赋予了机甲强大的腿部力量和机动性,同时还能承载相当可观的重量。搭配厚重的躯干和手臂,这台机甲的重量等级接近中型标准的上限,不过还没有凯撒·奥古斯都及其变种那么夸张。翅膀所提供的推力足以让机甲在携带适量武器的情况下灵活移动。

废料堆的一大好处就是张志豪可以从其中挑选最佳武器,无需担心许可和制造问题。

他在一堆废料中翻找,找到一把薄而实用的剑,又加上一对轻量级备用小刀,随后选取一面中等尺寸的圆形盾牌作为防御装备,这样就满足了机甲近战的需求。

远程攻击选项则更为棘手,机甲只有两只手臂,刚好用来拿剑和盾,要么采用外部挂载方案,要么强迫机甲将其未使用的武器收在后腰位置,但由于翅膀的存在,此处的空间并不多。

张志豪还希望远程攻击不仅仅是个附属品。

不幸的是,如果他既想拥有能够造成有效打击的武器,又要保持机甲轻便以维持其机动性,这就十分困难。他在凯撒·奥古斯都和马克·安东尼上的经验告诉他,一对中等功率的激光炮无法迅速消灭对手,因此远程攻击方案还需要一种能产生猛烈火力的武器。

这个问题处理起来相当困难。随着时限临近,张志豪的心情开始受到一丝焦虑的影响,这是他绝对不想看到的。他从摆弄工作中短暂抽身,通过吃顿简餐和解决个人需求来清空思绪。走出洗手间后,他恢复了足够的冷静,得以重新专注于构想心目中的理想机甲。

他在如厕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会考验他的应急修复技术以及其他许多技能,但如果成功的话,机甲将获得短期的远程杀伤能力。

由于弹道武器太重,导弹武器持续时间太短,张志豪选择了高功率激光步枪作为他的首选武器。垃圾堆中提供的这些步枪威力巨大,但极易过热,且能耗惊人。

他首先拆除了步枪的枪托、光学瞄准镜和其他不必要的附件。接着,他取出一堆轻型装甲板,围绕步枪打造了一个矩形保护壳。

然后尽可能多地将储能单元塞入外壳,并将其作为步枪的主要能源与步枪连接起来。

随后,张志豪取来一对炮塔式弹道加农炮,切除了它们的旋转机构,并粗略地将装甲激光炮焊接到其上。之后,他将这对稍显庞大的箱子安装到新机甲的肩部。尽管机甲在重量方面已达到极限,但只要不发生过热,肩扛式的激光步枪仍能在远距离提供相当可观的火力。

张志豪用剩下的时间对各个部件之间的协调进行了精调,尤其是重新检查了旋转机构的编程,确保它能按照能量武器而非弹道武器的特点进行运作。随着这个奇特、粗糙的“弗兰肯斯坦”般的机甲逐渐成形,他也引来了不少轻蔑的目光。

“比起柳慧婷那台线条优雅的机甲,这小子的作品简直就是一团糟。”

“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费心装那对小翅膀,这么重的机体根本飞不起来嘛。”

张志豪并未理会这些嘲笑声。他知道自己的机甲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至少在障碍测试期间,这台机甲会如其所设计的一样发挥功能。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张志豪努力保持意图专注于一个单一概念,在面对这次竞赛的各种限制条件下,他认为自己已经做得相当不错。由于无法手工制作部件,而且大部分部件原本都是为满足不同用途的机甲设计的,这样混杂拼凑的部件组合甚至可能完全抵消掉X因素的作用。

“我这是在冒险一搏,但我坚信选择这条路并没有错。”

他那款奇特的机甲结合了人形上半身、一双迅猛龙腿以及有限的飞行能力,因此他将其命名为德雷克。这台承载着他预选赛胜利希望的机甲,有望让他在明天的大舞台上收获大量关注,足以吸引一位客户,张志豪满怀期待。

“时间快到了,请各位选手最终确定你们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