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章 刘老回村(1 / 1)陪你一起忆乡愁首页

42,刘老回村

《道德经》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语哉?诚全而归之。”天地生人,各有一份生产的材料给他,我们只需尽力工作,尽量享用我们那份衣食住的生活。在生活满足以后,便不要去占据劫夺别人的生计。一个人所吃的只有一碗,所睡的只有一榻;你多占据了也没有用,徒然叫你心乱。有大利,使天下人公共享用;有大事,与天下人公共担负。能与天下人公共享用的,才算得是大利。像专制帝王,野心军阀,只知扩张自己的私利,剥夺人民的公利,天下皆是穷人,独有少数富人,他的富是没有生机的,是有限的。结果穷人忍无可忍,起而共夺富人的财产,那富人不但不能保有自己的富力,并且连生命也要牺牲在里面。所以真能求太平求富厚的人,需把个人的安乐利益看得轻,努力去求公共的安乐,公众的富源。自己也是公众的一份子,众人得到安全,便是自己得到安全。所以说“曲则全”。只有众人安全,各种事业才有寄托,才能成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老子说这个话,是要教人学水,做造福人群的事,却不可夸功。因为造福人群,便是造福自己。如何能不争?便也要学水有谦退的美德。与人交往善的,是有仁心,仁心是说慈爱的心;言善信,是说言的善,是有信用;政善治,是说管理国家的善,是能够使百姓太平;事善能,是说做事的善,是能够尽自己的能力;动善时,是说变动的善,是能够适应时代:这七种善,水的德性都蕴含了。

刘老就是这样一个受人尊敬,德高望重的老人。

刘老是我姑姑的丈夫,我称他为刘姑老子,当地人尊称为刘老,有德高望重的意思。

刘老身材高大,一张国字脸,老了后眉毛如须长得长而下垂,眼袋鼓起如泡,显得慈眉善目,他性子随和,人缘极好。

刘老在县委工作,烧了一辈子锅炉,为大小领导烧水添壶灌暖瓶,工作普通,平凡,但他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竟干出了名堂,年年先进,领导亲自为他戴大红花,奖状贴满了墙,还上了报纸宣传他的事迹,是一个名人,红人。

退休后,为了照顾他,县上安排他的两个儿子上班,并给他安置了住处,他却说:“谢谢领导为孩子安排工作,住的地方不用了,你看我这双手双脚,天生是干活的,闲不下来,我要回村,干农活,干点事,心里踏实,不要把这身力气在身上捂酸了,把人废了。”

刘老回村了,住在自家老屋,找生产队长要活干,刚好有一群羊,需要个老实负责任的人,刘老二话不说接过鞭子,干起了羊倌的活计。村后的地畔尽头,原来的二道湖边,有一间小茅草屋静静地躲在天荒地远中,是羊倌的住处,刘老搬了过去。

过不了多久,刘老因性子好,温顺似羊,容易与羊打成一片,懂羊的脾性,把羊群调教得滴溜溜转,羊驯顺,懂人语,知路子,埋头吃草,避风躲雨,膘肥体壮,按时打羔,繁衍扩大,羊群数目迅速增长。

放羊间隙,刘老在住棚附近,荒畔野地,植了三架葡萄,一根黄瓜,一畦西红柿。两年后,藤枝上架,绿莹莹的葡萄在蔓枝上垂下,黄瓜,西红柿,豆子等新鲜时蔬,除了自己够吃外,还大量剩余。村里的孩子放牛挖野菜都喜欢上二道湖去,看刘老赶羊,听刘老讲城里稀奇古怪的时髦事情,喝水,吃刘老自己种的瓜果。临走时刘老还要为每个孩子摘一些带回家。

我们小时候,除了课堂的正规教育外,不知世外的天地,也没有历史常识,刘老给我们补了这一课,岳飞精忠报国,苏武牧羊,还有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使我们充满了好奇,刘老也给我们讲做人的事,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多为别人着想,人不要闲着。讲他在县委烧水,工作是一天烧一炉开水,但他一辈子没离开锅炉房,水烧开后,自己提个大壶,挨个办公室给暖瓶灌水,一天三个轮回,从不间歇。现在退休了,来放羊,就是让人不能闲着,喜欢这个世道,喜欢这群羊,喜欢这绿油油的田和地,感到漫山遍野都是好土好水,空着可惜,再种点瓜果时蔬,望着长得红红绿绿,心里舒坦,你们念书也是一样,这么好的课本,要多学,弄明白,多学一个字,多读点书,将来总是有用的。我在烧开水时,多跑腿给人端茶倒水,不为别的,就是敬重那些肚子里有墨水的能人。

他的这些话,在我们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种子,升起了希望,此后,常听他教导的几个孩子,学习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几十年后,这些孩子有当干部,工人,经商的,个个有爱心,善良,正直,努力,乐善好施,不能不说是受了他的影响。

刘老整天忙忙碌碌,赶羊种菜,乐呵呵的,他的三个儿子两个闺女都很孝顺,多次请他回城休息,他却执意不肯,后来两个儿子一个女婿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下海经商,却发了财,在县城繁华地段搞了一栋楼,他还是不肯回去,坚守在荒郊野岭,快八十的人了,须眉皆白,但身体硬朗,转悠在田埂地畔,看羊望草,心满意足。

刘老为什么这么得人心,受尊重,身体好,过去是报纸广播有他的先进事迹,小村庄出这么个名人不容易,回来后,一个村庄相邻之间,磕磕碰碰闹别扭的事比较多,只有他与任何人都没有争执。但凡遇到利益争执,就退一步让给别人,县上分房子他不要,给队上放羊他不要工分,说我退休工资养活一个孤老头子,绰绰有余,要那么多钱和粮,有什么用。他的房子空着不住,邻居爱占便宜,顺手牵羊拿点东西,或者干脆将羊圈进他家院子,女儿回来生气地与邻居争吵起来,刘老知道后,回家郑重地将家里钥匙交给邻居,请你帮着照看,住和用,但随其便。刘老为人仗义,自己种的瓜果蔬菜任人采摘,平时还自己摘了送人,谁家孩子上学交不起学费,村人病了需要治病,他都会出手相助,从自己的退休金里伸手支援,像及时雨宋公明一样,雪中送炭。

也正因为他这样乐善好施,有爱心,虽说大半辈子不在村里,回村后却德高望重,每当谁家有大事的时候,大伙也都愿意请他来指教谋划,他总是劝人为善,勤勉,凡事让着点,他的这个品行像个修行的老和尚,家乡的居士劝他皈依佛门,起个榜样,他乐呵呵地笑着说,只要心中有善,处处行善,不都一样吗。(?)

刘老生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生活在农村,后来儿子顶了他的职位,生活也都不富裕,我姑姑常劝他,儿子、女儿、子子孙孙都是你的,你把钱给别人,蔬菜瓜果应卖些钱,接济一些给娃娃,也是你的福德,你的脸面。他说,难道他们过的不如村上的五保户,不如那些孤儿寡母的人吗?钱给那些急用的人,才是钱的正道,你看那些羊,哪个不是自己在吃草喝水,需要照顾的,都是有病,怪上毛病的。我姑老爷子的做法,一碗水端平,不溺爱,要求子女自己努力,奋斗,靠自己的本事闯世界,后来他们都为人善良,个个要强,开饭馆,经商,全成了当地的大老板,还干出了一件轰动当地的大事,在县城中心有一栋楼,成了全村最有势力和让人羡慕的家庭。

刘老在84岁去世,全村老少全部来送行,得了好处和受过救济的人,念着他过去的好处,泣不成声。

我受姑老爷子影响最深,工作后,我每年春节前回村,看望上了年纪的老人,给些钱财救济,坚持几十年,乡人说这娃,像刘老,又是个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