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8章 扬·索别斯基:波兰之狮与基督教的救星(1 / 2)古代历史着名人物首页

一、早年游历

1629年8月17日,扬·索别斯基(一译约翰·索别斯基 [1]、扬·索比斯基 [5]、约翰三世·萨比斯基 [6])生于加里西亚的利沃夫附近的奥列斯科。他母亲的祖父是波兰王室大指挥官斯坦尼斯瓦夫·若乌凯夫斯基,他的父亲雅科夫·索别斯基通过婚姻继承了克拉科夫的若乌凯夫城堡。 [3]

索别斯基从小在克拉科夫受过良好教育。1646年至1648年,索别斯基和哥哥马雷克进行了一次全欧洲的旅行,二人用2年时间周游法国、尼德兰和英格兰,扩展了视野,并熟悉了西欧及其文化。

二、反复波瑞

当索别斯基于1648年返回波兰时,正值哥萨克人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领导的起义如火如荼之际。索别斯基立即投入战斗,为波兰国王扬·卡齐米日效力,参与镇压这场大规模的叛乱。1651年7月1日,索别斯基见证了波兰在别列斯捷奇科的大捷,此役中波兰军队重创赫梅利尼茨基及其鞑靼盟军,极大地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然而,不久之后,索别斯基的哥哥马雷克在1652年被克里米亚汗国的鞑靼人俘获并处死,这对他个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1655年,波兰与瑞典之间的第一次北方战争爆发,史称“大洪水时代”。瑞典国王卡尔十世·古斯塔夫率领大军入侵波兰,迅速占领了大片领土,波兰国王扬·卡齐米日被迫流亡。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作为波兰主要将领的索别斯基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选择投降瑞典。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许多人认为他是背叛了祖国。然而,索别斯基的动机可能更为复杂,他可能是在权衡利弊后,认为暂时投靠瑞典可以更好地保护波兰的利益,或者是为了保存实力,以便在未来合适的时机重新对抗瑞典。

1657年,形势发生了变化。索别斯基再次变换阵营,加入了波兰名将斯特凡·恰尔涅茨基的行列,共同抵抗瑞典的侵略。在恰尔涅茨基的领导下,索别斯基在把瑞典人从波兰中部省份赶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挥的几次关键战役,如1657年的巴尔战役和1658年的热舒夫战役,都取得了显着的胜利,逐步恢复了波兰的领土控制。

在此期间,索别斯基还在乌克兰领导了针对叛乱的哥萨克人和鞑靼人的其他军事行动。这些行动不仅巩固了波兰在乌克兰的统治,也进一步提升了索别斯基的军事声誉。1658年至1666年的俄波战争中,索别斯基继续担任重要角色,多次率军与俄军交战,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其中最着名的是1667年在波德哈伊策附近的大胜,这场战役不仅展示了索别斯基卓越的指挥才能,也为波兰争取到了有利的谈判条件。

当耶日·卢博米尔斯基反叛扬·卡齐米日时,索别斯基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这种忠诚得到了国王的高度认可,索别斯基的职位迅速提升。1665年,他被任命为陆军指挥官和大元帅,成为波兰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三、争位与作战

1665年,扬·索别斯基与法国女子玛丽·卡西米尔·路易丝·德·拉格朗热·达尔基安结婚。玛丽·卡西米尔是一位聪明且野心勃勃的女性,她积极策划使索别斯基成为波兰国王,但未能成功。随后,索别斯基转而接受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贿赂,支持法国候选人孔代亲王竞选波兰王位。尽管法国人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波兰贵族在1669年6月19日选举米哈乌·克雷布特·维希尼奥维茨基为新国王。

米哈乌当选后,索别斯基立即开始策划反对新国王。1670年,他的阴谋败露,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拒绝承认法国卷入了这场阴谋。尽管如此,索别斯基并没有放弃。1672年,他继续活动,企图促使维希尼奥维茨基退位,因为他认为维希尼奥维茨基性格懦弱,无法有效治理国家。由于索别斯基经常在前线作战,玛丽·卡西米尔多次返回法国,两人之间的通信成为重要的历史资料。

1672年,大约25万的奥斯曼帝国军队(以下简称土军)入侵波兰波多利亚省,迅速占领了卡缅涅茨要塞。面对这一严重威胁,索别斯基迅速集结所有可用部队,前往抵抗土军。然而,就在他奋力抵抗侵略者的时候,维希尼奥维茨基却于1672年10月18日签署了“臭名昭着”的《布恰奇条约》(Treaty of Buczacz)。根据该条约,波兰割让了波多利亚,并将波属乌克兰置于奥斯曼帝国的“保护下独立”。这一条约极大地损害了波兰的国家利益,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不满。

索别斯基对《布恰奇条约》极为愤怒,他不顾条约的规定,继续抗击侵略者。1673年初,尽管在军队人数上处于明显劣势,索别斯基在短短10天内连续四次击败土军,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决心。这些胜利不仅提振了波兰军队的士气,也得到了波兰人民的广泛支持。

同年11月11日,索别斯基率领约4万军队在德涅斯特河畔的霍奇姆(又称霍京)与侯赛因帕夏指挥的3.5万土军展开激战。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索别斯基的军队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力和出色的战术运用。最终,波兰军队大败土军,几乎全歼对方,并成功攻占了霍奇姆要塞。这一胜利不仅迫使土军撤出波兰国境,也极大地提升了索别斯基的威望和声望。

四、加冕与胜利

在霍奇姆战役的前一天,即1673年11月10日,波兰国王米哈乌·克雷布特·维希尼奥维茨基在利沃夫突然去世,导致波兰王位空缺。得知这一消息后,索别斯基立即终止了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迅速赶回华沙。为了确保自己能够顺利当选,索别斯基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措施。他派遣6000名士兵包围议会,以确保选举过程不会受到干扰。在妻子玛丽·卡西米尔的积极活动和支持下,索别斯基于1674年5月21日成功被选为波兰国王,称扬三世·索别斯基。

索别斯基的登基标志着他政治生涯的一个新阶段。然而,新的挑战很快接踵而至。1675年,16万奥斯曼及鞑靼联军重新发动进攻,占领了波多利亚。面对这一严峻的局势,索别斯基不得不在国内外多重压力下采取行动。尽管国内贵族之间的不和给他的统治带来了诸多障碍,索别斯基依然坚定地领导波兰军队抵抗侵略者。同年年底,他在利沃夫成功击败了土军,取得了重要的军事胜利,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