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章 肖玉良自首(1 / 2)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首页

莫如深说:“据史书记载,蒙哥去逝后,继位的是忽必烈。他远比阿里不哥更加深谋远虑,蒙古在他手里发扬光大,国土面积是现在的五倍还多。他有时反对与南宋开战,不是不想尽早灭宋,而是要休养生息,一战而定乾坤!忽必烈才是最可怕的!”

江千里说:“如深兄之言正合我意。此人城府极深,善于收取民心,是一个很可怕的对手。我大宋败亡之期不远矣,可是朝廷上下却浑然不知!”

莫如深微笑着提醒道:“千里兄慎言,莫让旁人听去。我只是一个囚犯,无所谓。你还是朝廷的大将,万不可狂言造次!”

江千里摆摆手说:“我们尽管畅谈,唐明在门外把守,料也无妨!”

莫如深不再坚持了,喝了一口酒,问道:“千里兄,我的家人可好?此番不比以往,他们都无法探视,我有些担心。”

江千里愣了一下,说:“如深兄放心,但有江千里命在,他们必然无恙,我担心的是你!”

莫如深说:“或生或死,又能如何?死不过是生的另一种状态。”

江千里似有所悟:“如深兄有见地!死不过是生的另一种状态,此话颇有一番滋味!不过,我不会让你死,我一定要救你!”

莫如深说:“多谢千里兄!一死而已,不必挂怀!”

江千里却很坚定地说:“你再坚持一下,不要放弃。这几天应该有消息了!”

莫如深好奇地问:“什么消息?”

江千里很郑重地说:“如深兄只需静候佳音,一切全在江某!”

莫如深大受感动,也不再问,举杯对饮表示了感谢。

江千里长叹一声:“想我大宋早在太祖太宗之时,何其雄壮,谁曾想时至今日国势竟至如此衰微。”

莫如深说:“这就叫历史的轮回。初创之时,为君者往往能励精图治,休养民生。每到王朝末年,为君者只知坐享其成,虚耗国力,每每与民争利,以至民不聊生,国之将亡。”

“如深兄所言极是!然江某生于斯,长于斯,焉能置之不理?”江千里使劲把酒杯放在了桌上,“皇上虽然年迈暗弱,但对我信任有加,除了以死相报,江某别无他选。有我江千里在,必与蒙古周旋到底!”

莫如深感佩之至,敬了江千里一杯:“千里兄,如深佩服。南宋国势日渐衰微,其实早有伏笔。”

江千里把酒杯放下:“愿闻其详!”

莫如深说:“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而立国,此后生怕武将夺权,重蹈后周世宗的覆辙,因而杯酒释兵权。自此,宋朝奠定了重文抑武的基本制度。然四周强敌环伺,武将不可或缺,文官领导武将不利于边防,这是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

江千里深有同感:“正是。”

莫如深接着说:“以我之见,南宋先后向金国及西夏纳贡,虽然屈辱,但国力得到了休养,实现了藏富于民。按照现代的观点,整个宋朝的经济发展水平放眼当时的世界也是一流的。另一方面,南宋君主也有了坐在前代君主肩膀上纵欲享乐,不思进取的条件。”

江千里用力拍了一下桌子:“对!高宗时我们还曾想着北上收复失地,如今却再也不提了。”

莫如深冷笑一声:“高宗声称北上,恐怕只是一个借口。当时徽钦二帝尚在人间,如果真把他们救回来,高宗的帝位也就不保了。岳元帅的结局其实早就注定了,否则就不会有那十二道金牌了。秦桧只是一个背黑锅的,高宗皇帝才是罪魁。”

江千里若有所悟:“如深兄所言颇有几分道理。有此类想法者恐怕不少,只是没人敢明言。”

莫如深说:“君主之下,最大的弊端就是繁杂的官僚制度。在后世有一本名着《水浒传》,里面谈到了很多官职。初读时,我根本搞不懂里面的官职,称谓太多,职责和官阶混乱不清。直到我来南宋为官数年后,才搞清楚这些事情。”

江千里很感兴趣,从来没有人对他说过类似的事情。

莫如深说:“官秩中有太多没有必要设置的官职,闲官太多,如团练使、巡防使等。这些官职看似有用,实则没有职责,就是多养了几个官。很多世袭的勋官享受着高官厚禄,实则对朝廷没有什么贡献。百姓为此背上了巨额的赋税和徭役,民生焉能不艰难!”

江千里明白了:“江某一介武夫,从来没有想过。如深兄所言令江某顿开茅塞!以你之见,还有改过的可能吗?”

莫如深摇摇头:“只怕积重难返了。”

江千里很痛苦,倒了一杯酒,灌了下去。

莫如深劝他:“千里兄,送你一句话,你我可以共勉。所谓‘尽人事,知天命’而已,师父告诉我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对得起天地良心就好。”

“甚合我意!”江千里举杯,与莫如深共饮了一杯。

近几天,罗红缨心情极差,见不到莫如深,又无法救他,只好等江千里的消息。

彭超也走了超过十天了,至今没有回来。罗红缨有时骑马溜达到五里庄,与苏小婉和孙焕芳说说话,散散心。

今天,她又从五里庄回来,天色已近二更了。苏小婉本来要留她住下,她婉拒了。

她一方面担心罗宗,另一方面又怕有了彭超的消息,她不能第一时间知道。

进城后,她骑着马慢慢向家的方向走去。走了一会儿,背后传来了有人轻声跑动的声音。

她久历江湖,一听就知道背后有几个人悄悄接近自己。她一边继续往前走,一边把右手摁在剑把上。

前面有几个人挡住了去路,后边的路也被堵住了,两侧的房顶也有人,个个黑巾蒙面。

罗红缨一声断喝:“尔等何人!深夜拦路,意欲何为?识相的给我让开,否则别怪我剑下无情!”

一个黑衣人对另一个黑衣人说:“都说这娘们儿武艺高强,让我试试。”

罗红缨说:“看来你们认识我,为何拦截我?”

那个黑衣人说:“我们找的就是你!”

说话的黑衣人飘身落在了罗红缨马前,挺刀便刺。罗红缨左脚一点马蹬,顺势迎上去挡开了他的刀,一剑横扫过去。

黑衣人根本不是罗红缨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就被罗红缨划伤了左臂。其他的黑衣人不再迟疑,开始群起而攻之。

霎时间,罗红缨觉得很吃力,很快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幸好她久历江湖,经验丰富。

她打退最近的两个黑衣人后,突然大喝一声:“看暗器!”随即她猛地一挥左臂,黑衣人都是一愣。

她趁黑衣人愣神的功夫,跳上了马,纵马向前冲去,一边继续挥剑砍向旁边的黑衣人。

她很幸运地冲了出去,那些黑衣人在后面紧追不舍。她一抬头,看见前方有一队禁军,于是高声呼喊:“来人,有歹人逞凶了!”

马来到近前,为首之人竟然是唐明。

唐明大呼:“红缨姑娘且退,待我拿他们!”

唐明抽刀在手,禁军兄弟们也纷纷拔出刀来。

唐明用刀一指对面的黑衣人,喝道:“尔等何人!她是京畿提刑莫如深大人的夫人,尔等竟敢当街拦截!快快弃刀就擒,否则一概格杀!”

被刺伤的黑衣人冷冷笑道:“他已经入狱了,凶不起来了。我——”

为首的黑衣人踢了他一脚 :“就你他妈话多!闭嘴!”

为首的黑衣人对唐明说:“你们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后果自负!”

他回身对其他黑衣人说:“赶紧撤!”其他人没有迟疑,迅速向后退去。

唐明大怒:“站住!否则放箭了!”

黑衣人并不理会,跑得更快了。

唐明命令道:“搭箭!射!”

禁军张弓搭箭,十几支狼牙箭疾射而出,直奔黑衣人的后背而去。走在后面的几个黑衣人,倒地不起。

唐明纵马直追,那些人显然十分熟悉地形,转进了小巷,很快不见了踪迹。

可惜的是中箭的四名黑衣人全部死亡,无一幸免。唐明只好指挥军士们把尸体抬回了殿前司,请江千里前来查看。

江千里摘下他们的黑巾,不认识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接着江千里又查看了他们的手,虎口处有明显的老茧,无疑这几人都是当兵的。

江千里开始查看他们的衬衣衬裤,竟然在上面发现了“景泰宫卫”的字样!

江千里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些黑衣人竟然是太子的人!”

唐明也很吃惊:“太子的人为什么要袭击红缨姑娘?”

江千里提醒他:“别成天红缨姑娘,红缨已经与如深兄成婚了,要叫莫夫人。”

唐明赶紧答应:“我明白了,将军!”

江千里说:“来人,把他们的夜行衣扒掉!”

江千里查看了剩下那三个人,内衬上都有“景泰宫卫”的字样。

他思虑再三,对唐明说:“夜间巡逻交给其它人,你带几个信得过的兄弟,专门盯着景泰宫,尤其是侍卫长温奕民。记住,一定保密!”

唐明答应了一声,刚想走。

江千里叫住了他:“把这几具尸体严加看管,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许接近。”

唐明答应一声,去安排事情了。

江千里把罗红缨叫到一边说:“红缨,黑衣人的衬衣衬裤上显示这些人都是太子的人。你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要再一个人出行了!”

罗红缨一听,肺都快气炸了:“太子的人!怪不得他们认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