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诸葛亮问起了高凡。
“属下以为,丞相如果真有考虑,可以提前定下一些框架政策,为后人打个基础。”
“我也有此意,今日叫你来正是此事。你点子多,说一说你的看法。”
“属下以为,丞相现在一人操持国事,过于劳累,日后继任者若无法如丞相一般,恐怕国事许多就要荒废。
在日后朝廷可设三省六部,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别执行政策起草,审阅,和监督执行,在三省之下设六部,分为吏、户,礼、工、刑、兵六部,各管官吏,财政户口,外交教育,修建,刑罚,军事。
其次属下以为可以改革官吏制度,改官员为十一级,分为小吏,正副县官,正副郡官,正副州官,正副国官。而小吏再分四级,作为待遇标准。如此一来可以简化各级官员。
属下还以为可以在农田实行摊丁入亩,地多者多交税,地少者少交税,无地者不交税。”
高凡和诸葛亮聊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面,高凡把自己在后世所看到的优秀经验全给诸葛亮讲了一遍。以至于,诸葛亮听得来了精神,一时间不顾病体想要亲自写下来。
最后则是由高凡代笔写了下来,这其中,包括了三省六部,十一级官员制,摊丁入亩,以工代赈等各种各样的建议。
而诸葛亮和高凡谈了将近半天后,才让高凡出了门,看着高凡写下的东西,诸葛亮陷入了沉思。
“让姜伯约进来吧。”诸葛亮给手下安顿了下去,叫在门口已经等了很久的姜维进来。
姜维知道诸葛亮得病的消息时,则是在扶风募兵,毕竟战争结束,汉军伤亡巨大,兵力上要有所补充。
结果得到消息后,就马不停蹄的往长安城赶,赶到后却听门口的句扶说高凡在和丞相聊,姜维硬生生等了一个半时辰,才终于进去。
姜维心急,一时间竟然忘了和出门的高凡打个招呼,高凡也是没注意,门口的句扶看着两人着急的连礼节都忘了,倒是觉得这两个年轻人忠心可见。
诸葛亮问姜维,则是同样的问题。
而姜维的回答则有些不同了,对于接班人这个问题上,姜维的说法则是让蒋琬,费祎二人协理政务,然后军务的话后勤由蒋,费二人支援,前沿作战则是由现行的将领体系负责。
不过到了后续政策的方面,姜维提出来的就比如高凡多了,这是姜维的时代局限性,毕竟他不是穿越者。
不过姜维对于关中,荆北的防务,军中后来的建设,以及部分地区的屯田,西北地区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诸葛亮听着也是十分满意,于是他拿出了高凡所写的东西。
“这高常平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政见,他毕竟长年在战场上啊。”姜维也是不可思议。
“是啊,我也好奇,不过,这些方略中有不少确实切实可行。”诸葛亮如此说。
“可行归可行,只怕一时半会无法实行啊。”姜维指出了现实的问题。
“所以啊,我得做好我最后该做的事情啊。”诸葛亮对着姜维说。
在姜维出门时,两眼已经哭的通红,对于诸葛亮,姜维的感情更深,毕竟自己就是他一手提上来的。
他在天水当郡中郎将时,谁又能想到会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