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 学妹萌萌哒(2 / 2)无名三国志首页

典韦伸出手指,在吴明脑门上弹了一下,“小小年纪不要关心这种事。”

吴明嘿嘿一笑,“我懂,曹公也是男人嘛。”

大帐那边又传来曹操的大笑,只听他带着醉意唱道: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

吴明一时听的入神。

平时的曹操,看起来简简单单随随便便,但是吴明心里知道,做奸雄其实并不简单,要会装,要会演。而此时的曹操,对酒当歌,快意人生,显得更加真实。

典韦见他若有所思,忽然笑着问道:“你那个小姐姐呢?想不想她?”

吴明迟疑了一下,“有时候也会想。”

“你要是真喜欢她,再等几年,我帮你去提个亲?”典韦一本正经的说道,“对了,她是谁家的闺女?”

吴明愣了一下,脑子里出现金刚和哥斯拉碰面的场景。

“别……大哥,以后再也别提这个事,我求你了!”

【荀彧府】

典韦向荀彧行了一礼,“大军就要出发征讨黄巾军,主公交代,吴明就得麻烦先生了。”

荀彧点了点头,笑眯眯的看向吴明,“你这次没跟曹公理论?”

吴明哭丧着脸,“没敢……进他大帐。”

“不错,还知道分寸。”荀彧笑道,“你也有好久不读书了吧?”

“啊……”吴明皱起了眉头。

就这样,小小少年又开始了文化补习的日子。

渐渐的,荀彧那里的书,除了吴明提不起兴趣的,基本都被他看完了。

吴明坐在那里长吁短叹,开始想念在军营里天天被人打的日子。

有一天,战事稍休,三个猛男来到荀彧府上。

一个典韦,一个夏侯惇,还有一个是夏侯惇的堂弟,这人叫夏侯渊,跟吴明在军营里打过交道,和夏侯惇一样都是统武双问号。

吴明抱住典韦的大腿,死皮赖脸的要跟着大哥回军营,旁边一对猛男兄弟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他拉开。

“大哥你不要我了!”吴明坐在地上耍赖。

“不是大哥不要你,过不了几天又要出征……”典韦一脸愁容,“你都这么大了,不能这样撒泼打滚。”

夏侯惇忽然灵光一闪,拉住夏侯渊低声问道:“你那个宝贝侄女,近期是不是从家乡过来访亲?”

夏侯渊一愣,“是有这事,大哥这是想……”

吴明被撂在一边,三个猛男和荀彧围在一起,四个问号级的大佬在那里嘀嘀咕咕了半天。

经夏侯惇提报,夏侯渊批准,典韦举四脚同意,荀彧统筹安排的一个天大的计划就这样被定了下来。

给吴明找一个学妹。

于是,夏侯妍——一个九岁的小丫头被带到吴明面前。

这个夏侯渊的侄女,说起来身世有点曲折。她亲生父亲去世的早,当时因为灾荒,伯父夏侯渊舍弃自己幼子养活了她,被夏侯渊视如己出。

虽然说夏侯渊家里不止一个儿子,但在这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夏侯渊宁愿饿死了自己儿子,也要把这个侄女养活了,可见对她是多么疼爱。

因为家中简朴,这个夏侯妍一身农家女儿打扮,身上唯一的装饰,是她手腕上的一条五色丝绳。小丫头虽然看起来有点营养不良,不过却很萌萌哒,尤其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十分讨人喜欢。

“从今天开始,你负责教她。”荀彧下达了任务。

吴明一愣。

等等,这是我的学妹还是我的学生?

吴明有一种被人卖了的感觉,转头看见萌萌哒一双大眼睛怯生生的瞅着自己,又实在生气不起来。

夏侯妍认字不多,灾年乱世,没被饿死已经很不错,再说那年头女孩基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她伯父夏侯渊的文化水平也就是典韦加夏侯惇除二,小丫头会认字已经算是非常难得。

荀彧做甩手掌柜完全不管,事实上,他最近也确实因为一堆军国大事忙的天昏地暗。

吴明努力回忆小学三年级以前都教了些啥,绞尽脑汁给萌萌哒安排了以下课程:

语文:读书识字;数学:简单算术;体育:跑步体操;音乐:儿歌,这个吴明还记得一些,简单来说就是大象大象鼻子长……

懂事的夏侯妍,对这个看起来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老师非常尊敬,学习异常刻苦。这一点让吴明很惭愧,他九岁那时候根本就是在混日子。

吴明认真教,夏侯妍认真学,进步倒是很快。

以至于后来夏侯渊再来的时候,听到宝贝侄女背诵九九乘法表时惊掉了下巴。

【许都】

九月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天子搬家,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了许县。

汉献帝,就是当时的皇帝刘协,这个“献”字,是从他死后的谥号“孝献”而来。所谓献帝,是后人对刘协这个皇帝的称谓。

虽然在这个军阀割据、全靠拳头说话的时代,大汉天子几乎就是个摆设,但是皇帝这块招牌,还是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在这件事情上,荀彧起了很关键的作用,这也是他对曹操在战略上的一个重大贡献。

从此,曹操挺直腰杆,奉天子以令不臣,在政治上占据了主动。

当然,皇帝搬过来了,许县就变成了许都,曹操阵营几乎所有重要人物都到许都汇合。

曹操被任命为大将军,荀彧被提升为汉侍中,程昱升为尚书。

许都人才汇集,其中有两个新来的问号级别的人物,给吴明留下了印象。

一个是徐晃,字公明。长安大乱时,这人护送天子有功,也是个猛人。他之前是杨奉的部下,现在投奔了曹操。

还有一个是荀攸,字公达。这人是荀彧的侄子,不过比荀彧还要大几岁。可能是家族基因优秀,此人智谋过人,做了曹操的军师。

迁都是件大工程,上下忙的昏天黑地,典韦天天跟在曹操后面东奔西跑,也没空搭理吴明。

有一天荀彧把吴明叫来,给他安排了一个重要任务。

“你执此信,去阳翟县找我一位旧友。”荀彧递给吴明一个竹筒,“此人一直赋闲在家,三番两次请不来。最近戏志才新亡,曹公求贤若渴,正是用人之时,他也该出山了。”

“送个信而已,为啥要我去?”吴明问道。

“我本想亲自去请,无奈脱不开身。”荀彧说道,“你是我学生,现下又有空。某些方面,他似乎与你兴趣相投……我觉得你很合适。”

“某些方面?”吴明不解,“比如说?”

荀彧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你只管去,如能劝他来助曹公,就是大功一件。”

吴明想了想,“那小妍怎么办?”

“耽误不了几天,先让夏侯妍自己看书。”荀彧说道。

吴明拿着竹筒看了看,“老师让我去找的人到底是谁?”

“郭嘉,郭奉孝。”荀彧说出五个字。

竹筒忽然掉在地上,吴明愣了两秒钟,赶紧弯腰去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