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0章 骑兵攻坚(1 / 1)回到南宋做皇帝首页

尽管斡难河王庭陷落不会影响了蒙古的整体运转,但斡难河是蒙古人心中的圣地,是蒙古人的精神寄托。蒙古草原是很大,斡难河王庭只有一个,不可替代。蒙古上下达成一致:不惜代价,必须夺回斡难河王庭。二十五万蒙古骑兵,应该有胜算。蒙古侦察小队最先赶到斡难河周围,发现宋军骑兵押运着蒙古贵族王室往南转移,想是要将俘虏送回宋朝邀功。蒙古骑兵不是宋军骑兵对手,又投鼠忌器,怕害了王室贵族的性命。正好宋朝骑兵离开斡难河,斡难河只剩下几万宋军步兵。宋军的火器很强大,可人数相差悬殊,斡难河没有坚固的防御,几万步兵挡不住二十五万骑兵的冲击。铁木真咬着牙,暂时放下妻儿,亲率二十五万蒙古骑兵悄无声息的赶往斡难河。王庭或许不剩下什么了,金银珠宝和王室贵族大概都被宋军骑兵带走了。但拿回斡难河,蒙古的士气和精神就不倒。哪怕之后宋朝骑兵再来攻打斡难河,哪怕蒙古仍然守不住,至少他们拼尽全力夺回一次。至少告诉蒙古人,宋军不是铁打的,宋军也是能够被蒙古击败的。至少,让蒙古人还存些希望。

蒙古牧民从小骑马射箭,互相配合围猎,牧民的单兵战斗素质极高。蒙古之前长期保留十五万骑兵,是因为以蒙古的国力,能养得起十五万骑兵,也是因为十五万蒙古骑兵足够应付任何局面,没必要增加军队人数。如今蒙古遭遇前所未见的强敌,铁木真孤注一掷,征召了二十五万骑兵。蒙古总共一百万人,男女各五十万人。除了老人孩子之外,算上之前的战争伤亡,这二十五万人,或许能凑上三十万人多一点,几乎是蒙古所有能骑马战斗的男人了。假如出现差错,不仅仅是蒙古军队的末日,也不仅仅是蒙古国家的末日,而是整个民族的末日了。五六万宋军步兵,二十五万蒙古骑兵,五个打一个,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很小。要是辛弃疾的十万骑兵在,铁木真万万不敢冒险。夜长梦多,铁木真需要速战速决。如果他的白马鬃旗和黑白马鬃旗还留在斡难河,没有被辛弃疾带走,则最好了。那是蒙古可汗的旗帜,是蒙古猛士的精神之旗,依附着蒙古猛士的灵魂。被敌人夺走马鬃旗是奇耻大辱,也失去了长生天的庇佑,足以令铁木真这等人物心慌心乱。

王庭背靠斡难河,这里驻守着六万建康军,每名士兵都装备一把火枪。这里还有一千神机营军官操控的五百挺机关枪,斡难河防线相隔不远就有一挺机关枪。防线外围挖了很宽的壕沟,沟里住满了水,水里倒插尖木。整个王庭只有南边的并排三座桥能够进出。面对没有高墙防御的王庭,蒙古骑兵何必在乎那三座桥?没有主攻方向,蒙古骑兵三面冲锋。还没冲到机关枪射程内,最前面的骑兵掉进了陷阱,被陷阱里的尖木刺穿。紧随的骑兵绕过陷阱,继续呼喊冲锋。冲出不远,就踩上了地雷,炸的血肉横飞。鲜血混合碎肉溅在后面骑兵身上。蒙古骑兵打猎作战,顶多斩下头颅,什么时候见过把人炸的稀碎?吓得那些骑兵肝胆俱裂,有心退却,碍于军法,只得装模作样减慢了冲锋速度。宋军诡计多端,往前一步就是九死一生。夺回王庭固然重要,死亡也是很可怕的。绝大多数蒙古骑兵听到巨响,看到沙土腾起,没见到这等惨状,还不觉得恐惧。他们要冲到马弓射程内,只要马弓能射到敌人,蒙古骑兵就能取胜。他们有十足自信,在奔跑的战马上,能将箭准确的射进敌人咽喉。

宋军做了射程标记,蒙古先锋骑兵进入机关枪射程,宋军没有开枪。蒙古先锋骑兵进入火枪射程后,哒哒哒的枪声才响起。不久前,蒙古人与宋军有过一战,作战经验不多,也知道宋军新火器的厉害。铁木真的确输不起。他不蛮干,并未采取全军出击的进攻方式。将二十五万骑兵分成二十五个万人队。投入九个万人队从三面进攻,自始至终分散冲锋,有效避免了成片伤亡。可机关枪射速太快,子弹太密集,冲锋的路上,蒙古骑兵都是靶子。有中弹的骑兵连人带马往前摔倒,滚了几滚。很少有人能站起,有能站起的很快也倒下了。有的士兵中枪坠马,有的士兵直接死在了马上。怎奈敌人实在太多,机关枪和火枪组成的子弹幕墙拦不住所有蒙古骑兵。蒙古人踏着同伴的尸体,缩短了与宋军之间的距离。他们还要跨过壕沟才能进入马弓射程。

壕沟的很宽,战马不能跃过。在壕沟对岸岸边,斜插了几排尖木。要是不能过了壕沟,蒙古的马弓就射不着宋军,只有挨揍的份。壕沟和尖木紧密配合,对蒙古骑兵产生了巨大阻碍,其作用不亚于城墙。到了这一步,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一旦后退,功亏一篑,同伴都白白死伤了。蒙古骑兵得令下马,跳入壕沟,要蹚水过去。壕沟下面插了很多尖木,尖木更细,更深,水沟下面都是泥浆,在上面看不清。当踏进壕沟,水下的尖木就刺穿了蒙古人的脚掌。蒙古人惨叫,挣扎着要爬回岸上。又被尖木周围的铁丝网勾住,铁丝网嵌进蒙古人的小腿,越挣扎刺的越深。这些蒙古人徒手去解,铁丝网如刀子般,割破了手,就是解不开。到了这紧要关头,顾不得困在壕沟中的几百人了。千夫长下令,将战马推进壕沟,士兵踏着战马抵达了尖木位置。

尖木巨大,入土很深,后面还有锁链石头固定。蒙古士兵靠在壕沟边缘,生怕掉下去。壕沟两侧潮湿,还是斜坡,根本无处着力。几名士兵费很大力气才能撬动一根尖木,还有些士兵不小心就掉进了壕沟,困在了里面。不能破坏了尖木,蒙古骑兵就会被拦在壕沟外。宋军了解蒙古马弓,经过计算,此处往前数十步就能进入了射程,就这数十步过不去。导致蒙古人进不得,退了可惜。索性,硬打就是了。反正最开始就是不惜代价夺回王庭。蒙古骑兵下马,躲避火器射杀。有蒙古士兵坠进壕沟,就有人接替。更多蒙古骑兵抵达壕沟外围,伏在地上,躲在战马或者战马尸体,或者同伴尸体后,机关枪和火枪无法形成有效杀伤。

蒙古士兵前仆后继破坏尖木。只要他们能成功突破障碍,用马弓反击,身后的十六万蒙古骑兵就有机会冲破宋军防线,一举击败宋军。宋军停止射击,数千宋军执大木盾组成防御阵型离开防线,向着壕沟推进。宋军想干什么?反正不是好事。壕沟另一侧的蒙古士兵利用马弓射击。马弓威力太小,根本射不穿木盾。宋军躲在木盾后,不露头,蒙古人伤不到他们。蒙古将领大声催促,又派了很多人,必须快些将尖木移除。尖木几个一组,整体固定,哪有那么容易?大盾停在了壕沟五十步外的标记处。五十步,是手榴弹的最短投掷距离。宋军经过训练,每名宋军的投掷距离都要远于五十步。宋军还是不露头,手榴弹已经飞来。用不着露头,扔出去就是了。方向没错,就不会有错。

长柄手榴弹战功赫赫。冀州大捷,辛弃疾率领的三千飞虎军击溃金军主力五万多人,震慑敌胆。灭金战役,辛弃疾率领宋军十万骑兵北上,遭遇战中全歼了金国北方军团的八万精锐。使金国失去固守中都城的能力,退回东北。那两场关键战斗,手榴弹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否则依靠火枪,面对大盾防御,难以破敌。在此之前,宋蒙之间只发生过两次战争。一次是蒙古进攻东北路。那场战争,宋军以火枪箭弩击退蒙古骑兵。蒙古骑兵防御力差,火枪足够应对,没必要动用手榴弹。另一次,宋军进攻蒙古大草原,蒙古避让,双方没有对战。机关枪在研发过程中,赵盏认为时机未到,不打算发动全面战争,宋军在下雪前撤离。自宋蒙接触,蒙古间谍被镇江司死死按住,得不到军事情报。蒙古人哪里知道宋军还有这等火器?长柄手榴弹在空中旋转着坠入壕沟,还有很多手榴弹扔到了壕沟那一侧,落在了蒙古人脚边。蒙古人还在奇怪,这是个什么东西?冒着烟,掉进水里还冒泡。味道刺鼻,难不成是毒烟?有经验的蒙古士兵急忙捂住了口鼻,还要告诉旁人防备。话没等说完,手榴弹爆炸了。

爆炸将壕沟里的蒙古士兵和战马,连带泥水都掀了出来。岸边的蒙古士兵被炸飞炸碎。王庭外围三个方向,手榴弹爆炸有先后,杀伤没有差别。爆炸巨响消散,短暂的沉静,紧接着就是撕心裂肺的惨叫。手榴弹都在壕沟和对岸爆炸,对尖木没造成破坏。那些试图破坏尖木的蒙古士兵却是惨了,难留全尸。只极少数运气好的士兵捡了条命。宋军盾阵继续往前移动,蒙古人见识到了手榴弹的威力,甚是惊惧。匆匆后撤,撤到了手榴弹无论如何扔不到的位置。可后撤匆忙,没了遮挡,枪声又响了起来。蒙古人只能伏在地上,子弹贴着头皮掠过。很多蒙古人忍着疼痛,用双手刨土,想要挖个坑,躲在坑里,免得被子弹打死了。

铁木真远远的观察战局。九万蒙古骑兵,伤亡近半。伤亡四万多蒙古猛士,竟然还没摸到敌人。蒙古没办法应对宋军的火器,不能破坏尖木。不能破坏尖木,就不能杀伤敌人。不能杀伤敌人,怎么取胜?没有尖木的方向,只王庭正南的三座木桥。木桥提供进出,周围不会有陷阱。尽管木桥后重点防御,至少没有壕沟,没有尖木。蒙古将士一鼓作气,说不定能撕开道口子。本来铁木真不在意那三座桥,现在那三座桥反而成了唯一可能的突破口。为了防止宋军破坏木桥,他下令所有蒙古将士往南聚集,迅速占据木桥。又投入了四万骑兵参战,以求速胜。建康军派重兵防御正门,之前负责攻击南部的蒙古将士被压的抬不起头,伤亡最大。现在全军攻击,有了援军,士气大振。蒙古骑兵下马,顶着密集的子弹过桥。蒙古人边冲锋边射箭,很多箭簇被大木盾抵挡,很多跃过木盾,射到了木盾后的步兵。

建康军是大宋最精锐的步兵作战军团。装备精良,官职高配,一直由景王爷统领。大宋富得流油,生产力高,火器都能全军装备,怎会差了盔甲?单单依靠贸易从欧洲和中东国家换来的优质铠甲就有三万多副。六万将士全部装备铁甲头盔。马弓威力小,穿透力弱,很难伤到铠甲步兵。除了几个运气极差的受了轻伤外,均毫发无损。而宋军的火枪和机关枪在这个距离让蒙古人吃了大苦头。宋军步兵和骑兵装备的火枪不同。步兵火枪枪管长,射程远,穿透力强,几百步外破皮甲,一百步外破铁甲。以蒙古的锻造水平,哪有多少铁甲?蒙古也没有全军统一装备,部落间贫富差距大。再说了,蒙古骑兵以机动性和骑射为主,厚重的铁甲并不适合他们。蒙古特产牛羊,牛羊皮最易得。所以,蒙古普通士兵都装备皮甲。这个距离,皮甲和皮甲保护的人,能被轻易击穿。蒙古人聚集在桥头,无需仔细瞄准,随便一枪穿透两个人也不难。宋军以梯次高低防御,宋军后面的步兵站得高,火枪能发挥威力。但蒙古人冲过了桥,火枪杀伤不能将蒙古人拦在安全距离外。两军短兵相接成了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