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甜甜一下班便匆匆忙忙从街道办赶回家,今天正是她儿子被分配工作的日子。
从内部渠道获知,其子有很大概率会被安排至轧钢厂工作,只不过岗位还未确定。据了解,与他儿子同届毕业的还有数位街道办主任和某某办公室主任之子,而这个城市仅有一家轧钢厂。因此,在任何岗位能留在这家轧钢厂实属最佳选择。
为了庆祝儿子即将步入工作岗位,她特意前往市场购买了珍贵的一斤猪肉,计划晚改善一下家庭伙食。在这个年代,买肉并非易事,除了有钱之外,还必须持有肉票才能购买。此时的社会经济体制为票据经济,无论是购买何种商品,都离不开各种票证,没有票,即使腰缠万贯,也无法在供销社中购得所需物品。
秦甜甜刚行至家门口附近,便瞧见秦媒婆疾步而来,身后紧跟着自己的儿子。她心中暗忖:这秦媒婆果然是本地远近闻名的红娘,自己儿子才刚毕业,她就赶来提亲了。想到儿子已十九岁,按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当年他父亲二十一岁时就有了他,相比之下,十九岁结婚并不算早。
“甜甜啊,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秦媒婆热情地迎来,“甜甜呐,我给你儿子物色了一门好亲事,你来给参谋参谋。”
说媒这种事马虎不得,需要将双方家庭的情况详细告知对方家长,包括双方父母的职业、家庭条件等信息,能否结亲全靠媒婆那张嘴。对于不了解城市情况的乡下人,媒婆或许会说些诸如“别看他身高只有一米六,但人家一跳起来有如一米八”这样的话。然而对秦甜甜这样的家庭,只能实实在在地说清楚,如果对方满意,便可安排见面;如果不满意,此事便作罢。
秦甜甜瞥了眼自家儿子,笑着回应:“大姐,你就直说吧,我家小子今年也十九了,只要两家条件相当,我就同意。”
秦媒婆介绍道:“这姑娘是农村出身,今年二十岁,比你家儿子大一岁。”
“不过这孩子模样俊俏,个头高挑,身板结实,最要紧的是看着不像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而且特别能吃苦耐劳。”
“如果不是家里人口多,负担重,秦家也不至于急着把闺女嫁出去。”
“秦淮茹说了,她不愿意嫁给农村人,要是嫁城里人的话,彩礼只要五块钱,别的啥也不要。”
到秦甜甜这里,媒婆刻意省略了之前与贾张氏提过的那些条件。她深知秦甜甜的性格,他们家娶媳妇,别人家有的,她肯定也会尽力备齐。秦淮茹虽是农村出身,但并不是看不起农村人,只是当时社会环境如此,农村人想要找个城里户口的对象确实不容易。
若非秦淮茹来自农村,秦媒婆也不会一开始就瞄准贾家。在这个院子里,只有贾家因种种原因未能娶到城里的媳妇。如果不是贾张氏言语刻薄过分,今天这门亲事说不定还真能促成。
为了能把秦淮茹成功撮合过来,秦媒婆可真是费尽心思,毕竟她知道,一旦秦家收了彩礼,会给她一笔两块钱的酬劳。
听闻对方来自农村,秦甜甜稍一迟疑,旋即想到自己也是从田间地头走出的,哪能轻视同是农村出身的人呢,人不能忘本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