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 还是那帮老而弥坚的家伙们,电影工业后继无人可见一斑(2 / 2)风起在梦华时光里首页

这一点而言,就真真正正是后来的电影人才华不济了。在港片里,连茶水这一行都有做到十几年的,可见分工之细,术业之专。如今叫的上名号的各路神人,诸如舞美,诸如动作,还是那帮老而弥坚的家伙们,电影工业后继无人可见一斑了。

说起来全国各大院校所谓影视行业的高职专科本科不知有多少,可是电影工业需要的那种踏踏实实的技术人才能用的又有几个呢,可能大部分都冲着影视表演去了,出名,挣快钱,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服化道这样的螺丝钉基础工作做的人太少了。

港片古装鼎盛之后华语古装电影的衰落成了无可挽回的必然。有的也成了另一种极端,就是为历史人物树碑立传,当然这是一种稳妥的类型,容易过审,容易立项,拍摄也很平稳波澜不惊,但是归根到底就是盈利堪忧。也许这种东西就不是冲着盈利去的,而是国家的专项补贴,都净考虑这些东西了,你说出来的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

这种东西大多出自国营的电影公司,里面汇集的当然都是一班科班的人,他们盈利的点或者说自负盈亏的地方可能压根不在电影的票房,而是在吃以前老电影的版权,以及相关的文化产业用副业养活着这些庞杂机构里混着的人们。

池小唐池导因为拍戏的原因在原北影厂的招待所住过好几个月,那国营招待所条件一般,但生意不是一点半点的好,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国营企业的优势了。

那个时代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电影制片厂,按理说这么些科班出身的人能出不少佳作名作才是,可是说来说去还是那这个老面孔在蹦哒,什么原因呢?京中有人好办事呗,哪行哪业,中国人讲究的是人脉关系。做影视行业的尤为如此,都是熟人之间相互帮衬的行为。

比如说某位导演出了一部片子挣钱了,这些所有的合作班底都有了工作,这种工作不是自己去找的,是靠熟人赏饭吃。然后有了下一部片子,所有那些经实践验证过的一切又开始运营了。

他们那种圈子非常排斥新人,合作成功了一次有的甚至会搭档一生,然后最多最多熟人介绍熟人,如果好用那么微信好友和合作伙伴又多了一个,一旦不好用,相忘于江湖。

所以说推陈出新很难,有创造力的作品就更难了,保守谨慎,在影视行业有过之而无不及。没有人会为奇思妙想或天马行空买单,因为未知或未曾经过验证的一切,都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而本身影视行业因为观众口味的瞬息万变就充满风险,如果再加上拍摄或生产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那这种盈利的几率就太渺茫了,跟买彩票差不多。

可是真金白银的成本是花出去了,不容有半点闪失,这就是影视行业的残酷与高压的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