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16属于第二类放射性物质,产生于燃料棒外部。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外部的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都非常短,这意味着它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衰变为没有放射性的物质。
“很短”的意思就是几秒。所以即使这类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他们也是毫无危害的。
为什么呢?因为大约就你在读完“R-A- D-I-O-N-U-C-L-I-D-E”的这几秒内,这类物质就衰变到完全不具有放射性了。这类放射性物质就是氮-16(N-16),也就是氮气(构成大气的气体之一)的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
另外就是一些稀有气体比如氩。但是这些物质是如何产生的呢?
当铀原子裂变时,会产生一个中子。大部分的这些中子都会撞击到其他的铀原子由此链式反应就一直持续发生。但是其中的一些会离开燃料棒并撞击到水分子,或是冷却水中的空气。
然后,一个不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就会 “捕获”这个中子,并变得有放射性。而就如前文所述,在数秒内它就会衰变到它本来的面目?1?。
也就是说他的存在只有几秒钟,就连鱼的七秒记忆时长都没有(虽然后来证实这是瞎话)。
按照这种情况来说,这里根本不可能正常存在如此多的氮16堆积在此。可事实上,确实出现了这种情况。
在看到辰安教官给我的这条信息,我瞬间想到了一种情况:
那就是这里肯定是因为当初火星因为某种情况失去了大气层的保护,然后它本身便处于真空状态。
而这里恰好又处于高原区,是一处本来就压力很低的地方,在失去了大气层的时候,高山部分同样也因为失去了大气层而使得它的压力更加低。
处于奥林帕斯山脉和塔尔西斯山脉之间的比较低洼的地方则是依旧保留了一些大气存在,而这部分大气应该蕴含了大量的氮气。
恰好在这一瞬间的低压低温状态下,使得正常的氮元素形成了自然性的核裂变,从而使其中的中子被抽离出来,从而使得氮元素变成了氮16。
但是有个问题出现了,如果按照这个想法的话,同时出现的氮的同位素里应该还有氮14和氮15这两种同样带有放射性的元素。
而且根据他们的反射性周期来看,这两种元素的放射周期远比氮16要长的多,要保存下来也应该是这两种率先被保存下来才对的吧?
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情况是他们在探索时没注意到的么?
想了想,我对辰安教官吩咐道:“让他们三个人再对这一片区域进行一次完整的检查搜索。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辰安教官有些不解的问道:“周晨,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我想了一下说道:“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猜想的有问题还是他们探索的不够细致。你看啊,他们发现的碳16元素是蓝星上发现的衰减周期很短暂的氮的同位素。同样的情况下,碳14和碳15两种同位素的衰减周期要比它长了很多”
我还没说完,辰安教官便接过话题说道:“你意思是:这个氮16能保存下来的话,同样的氮14和氮15两种元素也应该保存下来?”
“对,就是这样。”我坚定的回答道
(未完待续)
?1?该段内容出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