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秋天时候,阿成好像是得到了一些新技能,他跟妈妈在家里面配合的很好,帮着妈妈做家务这一块是做的明明白白的。
阿成的父亲去了北京工作去了,是那个叫李天向的堂哥给找的烧锅炉的工作,那时候很多的制衣厂都在首都那地方,那几年中国的工业起步的如火如荼的样子。
很多人都知道进工厂不是什么好工作,但也好像是没有什么更好的工作来做,那年月里面,很多人要么去工地了,要么就是去电子厂了。
这样的工作需要很大人力,恰好那些岁月里面的六零后和七零后正是青壮年时期,人口与国家发展的匹配度刚好是一个良性时期,去工厂和工地没有什么学历要求,反过来看,那时候很多人还都是文盲,教育普及也只是没几年的事儿,而他们都没赶上这个好时候。
中国人都有一个传统的观念,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当父母的再苦再累都不希望苦了孩子苦了下一代。这个时候的盛世太平时期恰好是实现他们教育好下一代成为“人上人”的时候。
李新典多少年没有出去了,这一次出去时候也是很好的见见世面了,他一直说这几家喜欢吃米饭的,李天向说工厂里面的饭菜都是米饭,没有什么馒头,这个亲侄子说出来的话,让这个当叔叔的李新典很是有了信任感,他也就跟着出去了北京工作去了,虽然是烧锅炉的工作,但也很是给人一种不在家里闲着了的状态。
这一年的秋天收秋时候,李新典也没有回来,他坐火车不认识路,往哪边走都不知道方向,更何况烧锅炉也是需要时时都要有人看着的,工厂不停工,锅炉就要一直烧着的。
阿成跟母亲以及哥哥在这个秋天时候给家里的玉米从地里收拾清楚了,等一切都收拾好的时候,天气也已经冷下来了。
阿成有一次在学校里面被同学给了一袋那个小鸡架骨的洗小零食吃,他觉得那个味道很好吃,回家之后给妈妈赵凤儿讲了这个鸡架骨,赵凤儿也许觉得阿成不停的说着这个东西,也就让阿成去买了。
那天阿成去买了三袋回家,那种小袋子都是只有巴掌大的一点,那时候赵凤儿刚好也是做好了晚饭时候,晚饭一般都是馏的馒头,再弄点面糊糊汤,有时候炒点菜有时候吃着一些秋天的腌菜或者是其他的就是一段饭了。
这天傍晚时候,阿成是跟妈妈一起就着那个鸡架骨吃的晚饭,像是人家吃的那种三明治的感觉,亦或者是人家说的那种汉堡包的样子,也许国人的汉堡包就应该是是这样的馍夹肉的。
阿成记得很清楚那晚,那晚是一个星空万里的夜晚,他和妈妈在坐在小院里面的那个墙根地方,原本就是东屋的房子,从客厅到厨房的一段距离是是垫了些砖块的样子,阿成那时候就跟母亲坐在那个垫着砖块的地方,边吃边聊着天,一般都是母亲说着话,阿成听着,就这样的母子二人在那里,很是温馨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