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颂沉吟了片刻,选择了迂回之策,面上一派从容不迫道,“当年臣代父出征之前,正与李家的小姐议亲,此事不知皇上知或不知?”
帝王早先便调查过元家与李家之事,此事自然也是知道的。虽然知道元颂知晓,提出只是徒生几分尴尬而已,自然不会有人说。
帝王沉声,没说知道过不知道,只不过看着他,“爱卿继续往后说。”
战场厮杀的人,多数都是一些耿直的性子,看不惯什么当场就干掉,很少有像文臣之间那样弯弯绕绕的,也不喜与文臣打太极。元颂如今的地位虽然也是因为赫赫军功,却与那些一言不合就开战的将军不太相同,总是读过许多书的,虽然不喜那些虚与委蛇,却不代表不会和稀泥。
如今得了帝王的话,一切从容淡定都悉数收了回去,面上出现几丝沉痛,很快又隐了下去,虽停留的时间不长,足够被帝王看近眼里。
他装模作样地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当初因臣要代父出征,婚事便不了了之,这事虽然臣不在意,但是我安国千万将士,既在外出征,家中无人没有父母妻儿,若因着出征便无法成婚,家中香火得不到延续,圣人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还有谁人愿意上战场杀敌。”
帝王有些不甚明白,不是在说退婚吗?怎么扯上了无后为大、战场杀敌。
但是他是个沉得住气的帝王,虽然臣子偏离了主题,他仍旧能够继续听下去。
然后就听元颂道,“李家姑娘当初因为上战场而对婚事有悔意,如今我凯旋而归,又有圣人恩赏的无上荣光,她一旦嫁给臣,如此只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风气恐怕会人人争相效仿。”
长奉服气的看他一眼,所以这位将军是为了安国的风气面圣的?
如果不是之前说明来意,他差点都信了,可是现在呢?他信他个鬼,这个年轻的将军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很。
看一眼龙座上的帝王,就见他也摸不准元颂的目的了,沉着脸道,“爱卿今日究竟是为整顿风气而来,还是为退婚而来。”
“此次婚事关乎安国的风气,所以臣为两者而来。”
将士们凯旋归来的,都能得到帝王的封赏,他自然也不愿意为他卖命的将士出征前因不知祸福而无法娶妻生子,也不原因归来封赏之后娶到些别有所图之人。
可是要让他收回圣旨……金口玉言,岂是说退就退,况且此次赐婚,他的目的根本就不在于元颂成亲。
想稳住元颂,帝王顺手拿过张折子批阅,道,“且容朕想想。”
元颂却给他下了猛药,“皇上,战争可不止一次啊!”
正好面前摊开的奏折上写着邻国混入边陲之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短短七日已造成十五人伤亡。
帝王怒的差点掀了桌子,对方明目张胆的挑衅安国,当他是软柿子吗?
他不怀疑两国或许兵戎相见的一天,元颂说的对,战争远远不止一场。
虽然觉得风气什么的都是元颂胡乱扯的借口,可是在看到奏折之后,真真假假已经不太重要了。他需要这样一个人替他护好座下的龙椅,护好安国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