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4章 教育的边界:认知和孩子的未来(1 / 1)生命的启示首页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永远教不出自己认知以外的孩子。”话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作为父母或教育者,自身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但孩子的未来并不完全由他们决定。

认知,即人的知识、经验、价值观等,构成他看待世界的框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或教育者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的认知传递给他们。父母或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期望和信仰,都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指引。

然而,孩子的成长并非只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性格、潜能和兴趣爱好。这些独特的因素使得他们面对教育者的教育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和成长。有时候,会超出教育者的预期。

究其原因,便是教育者自身的认知限制了对被教育者的潜能的认识。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同分的落榜同乡男孩,都想来年再战高考。结果一个男孩被母亲痛骂,认为祖祖辈辈农民的孩子,应该老实回家种地。

另外一个男孩的妈妈则态度相反,非常支持孩子的想法,甚至为了孩子,一个人在举目无亲的城里帮助孩子报了一个培训班。她认为孩子的认知超过了她,她应该力所能及地帮助孩子去实现他的理想。

一年后,复读的孩子考上了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学,最终成就非凡。而那个被母亲痛骂的孩子,依然被困在大山中,延续着祖辈过去的贫困生活。两位认知不同的母亲,造就了两个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有句话说:“这世界,拉开人与人之间阶层的,是认知。”在孩子尚未成熟的世界观里,父母或教育者便是这个孩子认知的尺度。他们的认知水平,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可能也是孩子发展的天花板。

一个孩子最难迈的坎,莫过于父母或教育者的低认知。很多时候,教育最大的障碍,并非孩子自身知识与能力的不足,而是教育者认知的贫瘠。他们用自己狭隘的认知画地为牢,锁死了孩子无限的未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与父母或教育者生活在一起,在日积月累的浸染下,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他们认知的影响,甚至被深深烙印,成为他们的复印件。把人参丢在腌萝卜的缸里,最终也是充满萝卜味。

有一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宿命。他们的认知和行为,决定了孩子未来会拥有怎样的人生。”这就是言传身教的作用,父母或教育者的认知怎样,如何引导,给予孩子的认知就是怎样,能走到的终点就怎样。

不同孩子的之间,必定会有一定的天赋差异,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真正拉开差距的,是父母或教育者认知差带来的鸿沟。只有父母或教育者格局打开,认知提升,孩子才能打开未来世界的窗户。

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每个孩子的起点或许不同,但是能看到多远,并不是取决于他们的起点,而是他身下的巨人有多高,即教育他的父母或教育者的认知有多高。

在教育上,父母或教育者的认知、见识和格局,才是决定孩子人生高度的关键。父母或教育者要做的,首先是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并不是自己拥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全能的,能控制孩子的未来。

其次,父母或教育者需要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和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特长和兴趣爱好,父母或教育者需要用心去发现并培养他们的潜能。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发展的空间。

最后,父母或教育者需要为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作为父母或教育者,需要给予他们坚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觉不是孤军奋战,更有信心克服困难,实现自我超越。

你永远教不出自己认知以外的孩子,提醒父母和教育者,教育的边界不仅在于自身的认知,更在于孩子的独特性和潜能。只有自身认知提高了,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