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章 苏轼(1 / 2)历史直播:疯狂投喂政哥首页

“那么我们继续来讲一下有名的诗人,这次讲的第四位是我们的苏轼。”

“这是一位非常有人间烟火气儿的诗人,即使隔着历史的长河,也能感觉到它暖乎乎的温度。”

[乐天派鼻祖]

[苏轼的人生起落落落……]

[苏轼:弟弟,菜菜,捞捞]

[我爱东坡肉。]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他的父亲是苏洵,弟弟苏辙,一家子都是大文豪合称为三苏。”

“老爹苏洵二十几岁开始浪子回头发奋读书,爷仨一起读书文学氛围感很浓。”

“后来苏洵领着苏轼和苏辙去开封赶考,当时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

“当时的文章追求辞藻华丽,华而不实的文风十分泛滥。”

“苏轼写的《刑赏忠厚论》相比朴素实用许多 。”

“欧阳修读着苏轼的文章简直惊为天人:哎呀,这小子写的好啊,有老夫当年的风范,不会是我的弟子曾巩写的吧?”

“当时是糊名制,欧阳修本来想给这张试卷第1名,但以为是自己的弟子写的,怕被人说闲话就给了第2名。”

“这足以可见苏轼的才华横溢。”

[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和苏辙都考上了,老爹苏洵落榜了。]

“因为这个意外,欧阳修跟苏轼结为了好友,苏轼称欧阳修为老师,而欧阳修也经常在外边夸苏轼的才学。”

糊名制?

这个不错,不用担心那些工作能力低下摸鱼的关系户走后门了,抄了抄了。

嬴政顿悟。

“有了欧阳修,苏轼一下子就在宋朝文学坛火了,很多达官贵人都是他的粉丝。”

“在这个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当时的丁忧制度规定:官员的直系长辈去世以后必须要暂时辞去官职在家中守孝三年。”

“终于熬完了三年的守孝期,苏洵带着家里人去京城借钱租了栋屋子安了家。”

“不久后苏轼在公开朝政评议考试中被列为三等,他的制策被称为百年第一。”

“仁宗都表示苏轼小老弟是一个做宰相的好苗子。”

“就这样,苏轼安安稳稳的干了几年活,得到了一致的五星好评。”

“又一个噩耗传来了,老爹苏洵去世了,兄弟俩又去守孝了三年。”

[……]

[倒霉催的]

[这个守孝的规定真的是很炸裂。]

“再回到京城的时候,新帝宋神宗已经登基了。”

“那个时候宋朝正在搞变法,一派是以王安石为首的新派,另一派则是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派。”

“当时王安石有皇帝的支持,旧派是干不过新派的,许多反对变法的官员都被迫离京,其中就包括欧阳修。”

“在新派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苏轼跳出来了。”

“耿直的苏轼上去就是一个直言不讳,啊,你们这个变法有毛病啊!”

“这个时候敢和大佬唱反调?苏轼寄了。”

“其实苏轼反对的理由和司马光不一样,苏轼只是觉得王安石的变法有些漏洞太急了,应该循序渐进。”

“惹到了王安石这个大佬,苏轼打算跑路了,他申请了外调,跑到杭州做个通判,也就是做杭州的副市长。”

“到了杭州以后苏轼写了很多的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最为出名,其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美女来写,来展现西湖的美丽,写作手法极为特殊。”

[司马光也挺炸裂的]

[当初就是因为这一首才去西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