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9章 史思明这兵难撤(1 / 2)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首页

往往机会都伴随着风险。

机会越大,风险越大。

清河斩首行动,如果史思明赢了,那大唐基本上崩了一半。

如果史思明再果断一点,直接提兵抵达潼关,那天下将一分为二。

甚至长安会在慌乱的情况下,请李亨复位。

李亨复位的第一件事,到底是先清洗,还是先逃跑呢?

总之,天圣元年的清河之战,是关键一战。

它决定了大唐的未来。

无数人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但更多人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得以幸存。

脆弱的河北各州,在这场狂风巨浪下,坚持下来。

自李倓登基以来,短短半年时间,开始致力于从江东、淮南、河南、洛阳等地构建起一套规模化的物资调度体系。

这套调度体系的物资起始点在江东,也就是以扬州为中心,辐射到江东、淮南等地,以商业制度和官僚体系相互结合,从南方调集大量物资进入河北。

作为对河北防线的后勤支撑。

清河之战,不仅仅保住了河北防线,更保住了这套刚起步的后勤体系。

如果这套后勤体系被破坏,会是什么后果呢?

历史将回归历史。

也就是说,叛军将在未来的时间,控制河朔三镇,与大唐分庭抗礼一百多年。

最终,大唐将在多处混乱中解体、死亡。

河北虽说是一马平川,但战略纵深大,物资和人口丰富。

想要彻底平息这场叛乱,不仅仅是武力上的胜负,更是政治和经济上的重新勾连。

清河之战的胜利,就为接下来的这套后勤体系的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李倓并不指望靠这一战,就彻底摆平叛乱。

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如此轻松,历史上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河朔三镇,也不会有节度使轮流换的各种骚操作了。

接下来,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不是对叛军的战争。

目前河北唐军已经不具备再与叛军持续打大规模战争的实力。

接下来更多的是内部的整顿,以稳定西部战局和东部后勤体系为主。

当然,这一局到了这一步,最难的是史思明。

史思明现在不仅眼睛疼,还蛋疼。

倒不是他的蛋也被射了一箭,而是常山的局势和东线胡人的局势,都让他不得安神。

他对李光弼非常忌惮。

现在名义上是叛军将李光弼围得死死的,但其实是叛军该如何才能撤军的问题。

当天晚上,医师给史思明换了药之后,史思明又陷入昏迷。

直到后半夜,史思明才醒来。

要不怎么说,史思明能快速掌握所有的叛军呢?

在如此重伤的情况下,他还能强撑着恢复几分理智。

他对耿仁智说道:“安守忠他不能调动,让安守忠牵制郭子仪,再留守李归仁牵制李光弼,其余兵马全部撤回,让史朝义去统筹这件事。”

耿仁智一听,顿时松了口气,看来史思明还没有糊涂。

他就害怕史思明让史朝清去办这件事,那必然出大问题。

“还有,我们不能在河间停留太久,我们必须赶回幽州。”史思明忍着剧痛说道,“胡人得知我们兵败,是不可能继续攻打清河的,他们会撤兵,如果我们比他们晚到幽州,他们可能会抄了我们的老家。”

“是的,大夫英明过人。”

“天一亮就启程。”

“但大夫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