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7章 澶渊之盟的深层逻辑(2 / 2)从嬴政开始盘点首页

【既然这份盟约很值,那为何现在一提起澶渊之盟,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很耻辱呢?】

【这是因为,如果澶渊之盟如果只是临时条约的话是很赚的,但是作为长期的和平条约就不太好了。】

【居安思危,这不仅是个人的想法,更应该是国家的想法。孟子也说过: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但偏偏,北宋此时的统治者赵恒并没有察觉到水面下的威胁,反而认为和约已订立,天下就太平了,因此还张罗着主动前往泰山封禅。】

【这要让李世民知道,不知会做何感想。当年李世民和颉利渭水订盟,明面上可是没有输送任何利益的,可李世民还常常以为耻辱,并努力奋进,最终三年后报仇雪耻。】

【而赵恒只是用钱财换来了表面的和平,却沾沾自喜,自以为功。】

【不仅赵恒本人高兴,大臣们也是极力鼓吹皇帝的英明,当时的宰相王旦赞叹道:“国家自纳契丹和好以来,河朔生灵方获安堵。虽每岁赠遗,不及百分之一、二。】

【然而实际上呢?王旦所说的只用几个县的税收就解决了问题,花费的还不到军费的百分之一,却只是当下的情况。】

【真正的威胁辽国没有消失,反而是更加肆无忌惮。宋仁宗时,趁着宋朝和西夏开战,辽国趁火打劫,以军事威胁加外交手段,又要求增加岁币。】

【迫于无奈,宋仁宗忍气吞声,在澶渊之盟的基础上,每年又增加二十万银绢,这一事件史称“庆6历增币”。】

【而澶渊之盟实际上也并没有减少北宋的军事压力,为了防备辽国,北宋仅在北面的常设的边防部队就有15万人。】

【为了养这些兵,宋朝国库每年都要大把大把的掏银子。为了缩减开支养兵,北宋又废掉了马政。】

【北宋为什么缺马?这里面固然有丢失一部分养马地的原因,但关内也并非不能养马,北宋的缺马完全是统治者缺乏进取之心的缘故。】

【可以这么说,原本盟约的签订是为了省下开战的巨额军费开支,可实际上,岁币要给,但军费也没有省下来。】

【面对这种操作,苏轼的老爸苏洵就在他的《六国论》中加以否定: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苏洵在文章中,借秦灭六国旧事,强烈表示反对澶渊之盟以金钱买和平之举。】

【后来,元朝人在编撰《宋史》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并给出负面评价:“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他们表示完全不能理解宋朝皇帝的脑回路。把钱拿去招募军队,富国强兵,不比每年给敌人送钱,养一帮不能打仗少爷兵,最后导致亡国好多了吗。】

【只能说,宋朝经历五代乱世,从皇帝到大臣都怕了,生怕再出现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局面,最终矫枉过正了。】